返回 菜单

大多数钓友都不知道鱼竿为什么不足尺,你现在用的钓竿足尺吗?

钓鱼之家渔具观察员2019-12-10 11:34:17

大家好:我是钓鱼之家的渔具观察员,上一篇我们和大家分享“新手用高碳钓竿为什么容易断竿稍”的文章,几百位钓友参与了讨论和相互学习,感谢大家的认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渔具知识,但是这个知识可以辨别一款钓竿的品质,间接的反应出生产设备的好坏以及工艺细节,就是钓竿是否足尺。

“足尺”顾名思义,就是钓竿实际伸开长度是否达到设计长度,比如设计长度4.5米的钓竿

,实际生产后的成品钓竿仅有4.2米长度,那就是不足尺,并且是严重不足尺,那为什么还有钓竿不足尺现象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造成不足尺的原因。

一、模具和工艺的不规范

钓竿的好坏,不仅是在于碳布的等级和设计师的技术好坏,同样重要的还有模具和生产工艺,碳布在卷制成型固化后,需要切掉竿节尾锥的毛刺和不平整部分,切后进行精细研磨,达到锥口平整光滑整齐,便于配锥,配锥过程就是钓竿上下节的匹配结合,如果模具不规范,再加上工人粗心大意,原本该切掉1CM,硬生生切掉了3CM,这样下来配锥过程钓竿就和设计长度短了2CM。

尾锥的精细打磨过程也会造成短尺,本来应该细磨2MM,工人偷懒只磨了1MM,这样含口就多一些进而减少了该节的外露长度,含口就是竿节的结合包裹部位,(正常标准下除首节竿稍含口要大于3CM,其余竿节含口都要大于5CM),没有好的工艺和模具,断节后再配节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异响,竿节进水,卡节,滑节等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

二、生产企业故意而为之

多数正规钓竿企业是不希望钓竿不足尺的,但是总有些妄图走捷径的小厂家,投机倒把来欺骗钓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网购鱼竿很多时候参数是决定钓友购买的重要参考标准,设备老旧和技术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比别人的产品真正参数优秀,正确的办法是更新设备吸引人才,并不是歪门邪道,比如张三家的钓竿正规设计最低4.5米的成品105克,但是为了让参数更牛X,尺寸故意短20CM,这样“4.5米”的钓竿成品重就成了99克。

短尺钓竿不足尺还不算太明显,尤其是长尺寸钓竿,比如8米、9米、10米或者更长的,我见过毫不夸张的讲,一支标注为12米的钓竿,实际长度仅10米多一点点,但是看参数这支10米多一点的“12米”钓竿参数比足尺的12米钓竿,轻了足足100多克,这些猫腻真是可恨,经常导致绑好的线组长了一大段,总以为自己裁线的时候量错了。

三、出厂质量检测关键环节

为什么我们经常买到不足尺的钓竿呢,主要就是生产企业的自检,也就是出厂前的检测,不仅要测试安全钓重,更主要的是要测量钓竿长度,如果你没有达到设计尺寸长度,存在严重不足尺,那请不要标注为设计长度,标注实际长度好了,如果严重不足尺,是属于欺骗式消费,就好比我买1斤猪肉,你只给我8两是一个道理。

你是否购买过不足尺的钓竿呢?观察员觉得,凡是不足尺的钓竿,多数都不是正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小作坊居多,大品牌钓竿一定不会不足尺,但钓竿毕竟是纯人工的生产产物,多少会有轻微差异,标准的钓竿实际尺寸和标注尺寸误差小于2CM,这样的误差是合理的。感谢大家的阅读,关注我每周分享不一样的渔具知识,可以在帖子下方评论留下你想了解的问题。

以上文章中提到: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无双鲤铂金版不足尺,但是挺好用的……

很久以前昆明

学习了,买正品的有保证!

很久以前西安

以前的钓竿经常有不足尺的现象,应该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

很久以前南阳

精辟!期待下周的分享~

很久以前岳阳

学习了,希望多普及渔具知识。

很久以前武汉

我买的4.5短节杆实际长度4.65

很久以前安顺

我是用大厂商的竿,那些杂牌做工真不咋样

很久以前广州

为啥我的只有4.3

安顺杂鱼杀手

我买的4.5短节杆实际长度4.65

很久以前洛阳

正负百分之一二可以接受吧

很久以前汕尾

学习了

很久以前淮南

受用了,回家测量下竿

很久以前深圳

我在钓鱼人商城买的双子鲫也是,4.5可能有4.6

安顺杂鱼杀手

我买的4.5短节杆实际长度4.65

很久以前南通

确实,买的线组要比竿子长

很久以前常州

太足了

安顺杂鱼杀手

我买的4.5短节杆实际长度4.65

很久以前攀枝花

久溢海王4.5米只有4.18米长,严重不足!

很久以前

好的 等你结果

老潘的快乐江湖

受用了,回家测量下竿

很久以前北京

你这个是赚了

安顺杂鱼杀手

我买的4.5短节杆实际长度4.65

很久以前北京

感谢认可

军光余两人

学习了,希望多普及渔具知识。

很久以前北京

又见面了

汨罗V甘教练

精辟!期待下周的分享~

很久以前北京

大牌也有很多不足尺的

很久以前宜昌
1/18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