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环境
室内气温22℃
水深大约70CM
测试浮漂 某品牌枣核型 17目 标称1.53克综合型漂 材质 纳米
主线组:中西头筹线 雪纺2.0
子线组:中西头筹线 雪纺1.2 (透明 下次用带颜色的)
钩子:新关东1号
模拟饵料:新鲜玉米(饵料会雾化 后期多次抛竿会看不清)
第一步不带子线 不剪铅皮 上移浮漂调漏出一目
第二步:下拉浮漂+10公分 修剪铅皮至票肚子
第三部:称钩重(实际重可以忽略该步骤 直接挂钩修剪铅皮)看出钩子压浮漂7目
第四部 继续修炼铅皮至票肚子
以下为钓0-17目时钩饵在水下状态 个人总结在最后(0目即平水为参考系 实际坐钓中很极端)钓16目的被误删了 凑合看吧
总结17目浮漂在自来水中 以9目为界限
1-9目上钩子线相对垂直 下钩子线随着掉目的增加逐渐弯曲!即逐渐钓顿 特别的1-3目时 上钩由离底状态变为触底状态 以后子线开始弯曲 9目为躺底。
9-17下钩躺底 上钩由躺底子线绷直变为子线弯曲 下钩子线完全弯曲
个人建议由9目为界限逐渐改为跑铅 顿中求灵。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调高的优势
调高钓低可以结合饵重,能够有效防止饵料陷入浆层,也能轻易实现浮钓任意水层。
利用漂尾的浮力,通过配备轻质状态饵,控制饵料的比重在调目的浮力范围内,从而实现以剩余浮力拉起饵料的结果。比如,如果调8目,通过调整饵料比重,使每颗饵料压3目左右,这时上双饵,浮漂剩余2目,就可以钓2目多一线或3目了。这样可以确保饵料到底,同时下饵轻轻触底,上饵悬浮。
如果是在水底有淤泥的鱼塘垂钓,采用调高钓低可以有效避免饵料陷入浆层,有利于鱼儿更容易地发现饵料。
本贴仅供学习 交流使用 欢迎转载 但不得以盈利为目的 下次改用有色主线代替主线 预告下期更新调平水钓0-17目钩饵水下状态
刊误 子线组压浮漂10目
想看看调一目钓一目和两目及三目的状态,最好是包谷和拉饵及搓饵的都来一遍!挺你!还有就是调四目钓一二三目三种饵料的状态!谢谢大师!
包谷太轻了 还是要饵料
这和比重确实有关系 但是浮漂漏出的目数和剩余浮力成正比 F剩=F漂浮力(Mg)
一会再解释 和饵料没有多大关系
大师!这是调目?本人真的不会调漂!
再度一遍标题 调17目 钓1-17目饵在水下状态
是啊!无钩调调17目 钓1-17目哪还是带钩调17目 钓1-17目哪?
这里涉及到调漂的两种方法 带钩子 和不带钩子 具体的你可以上优酷看下李大毛的听李说鱼 很详细 我这里是带钩调17目 钓1-17目 称钩重那部在实际坐钓重可以改为调好票之后只挂下钩 上移浮漂之钓目 以后上双饵 再次移动浮漂 这样就知道单饵 双饵重 不用重复确认饵料在不在
请大师解释一下1到4步的调目是多少?
继续解释 浮漂目数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重力浮漂下牵力与浮力的关系 剩余浮力=浮漂浮力-(主线组重+主线组浮力)-(子线组+子线组浮力)其中主线组福利变量只有送去水中线的长短忽略不计 子线组浮力即浮漂收到的主要下牵力吧变量由地面沉托的大小决定。即本次实验剩余浮力群显示目数在9目以上(1-8目)时短子线处于较为紧绷状态 9目以下 段子线弯曲。不论是玉米 还是饵料 或者挂铅皮演示 你在几目钓 所选即便饵料不同 双饵在水下状态都差不多 只不过饵料会雾化 雾化完浮漂会回复调目
17目啊
第一步不带子线不剪铅皮上移浮漂露出一目;第二步下拉浮漂+10公分修剪铅皮至票肚子第三不称钩重····第四步继续修剪铅皮到票肚子是不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师!
优酷搜索 听李说鱼 你这问这么长时间都看了3遍了
大师先解释一下怎么调的17吗!
大师不会是在一个地方画圆吧!
你先说下什么叫画圆
第一步不带子线不剪铅皮上移浮漂露出一目第二步下拉浮漂+10公分修剪铅皮至票肚子=三不称钩重····第四步继续修剪铅皮到票肚子。大师,17目在哪里
这个漂就17目 到票肚子就调到了17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