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带老婆孩子到松山湖野炊一次,由于事前没踩好点,到了松山湖开车转了一个多小时找不到合适地方,为了再次野炊,今晚一个人过来先踩好点,明天早上直接过来。
晚上有人在钓鱼,一看就是业余中的业余,没口也不奇怪。马杂,夜光漂,大力马子线,8号伊势尼(目测),不锈钢碗开饵,搓饵(摸黑上饵),未见窝料,5.4手竿目测37调(起竿后整个竿摇摇欲坠的感觉,收纳主线的塑料条绑在竿身上),伸缩地插式竿架,口径20的鱼护,不锈钢可伸缩抄网杆,身后一个蛇皮袋用来装随钓物品的,里面有饵料,抄网兜,杂物,,,,,,真的是在娱不在鱼。看到这一切,不禁想起了我刚开始钓鱼的时候。初学钓鱼人,就是这样子的。有些人钓了一段时间,追求更舒服,更高效的钓鱼(比如我),然后开始置换装备,慢慢的就越来越多,,,,,,竿,漂,灯,线组,钓箱,饵料,小药,鱼护,炮台,抄网杆,抄网头,,,,,都开始讲究起来了!
晚上踩好点,回家把野炊的灶,野炊桌,锅碗瓢盆,零食,菜,钓鱼装备统统装车。期待明天愉快的一天
你有好装备并不一定比别人多上鱼
鱼获这东西是个变量,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我并不想追求鱼获多少,装备也不在乎好坏,自己用的舒服即可。你如果一味追求鱼获,那我们没有共同话题。
装备不重要,重点是技术。
你不最求鱼获,你又怎么知道人家最求的就是鱼获呢?你最求自己用起来舒服,你又怎么知道人家用起来不舒服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野钓环境下我所见到的钓鱼人装备精良的比不过简装的起码占百分之八十
我并非评论别人怎么样,只是言我自己的钓鱼历程,你的装备,技术,鱼获于我何干?这种历程我相信部分钓友也经历过。
有些就是杠精,这种搭配一看就是技术不行,冬天还用大力马8号伊势尼,还不打窝,钓个毛的鱼,还冷得要死。
别人没有反感他对钓技钓具的讨论和交流,反感是他那种斜视的姿态
我也喜欢用精良一点的装备,比如阿卢的漂阿卢的线野钓我也在用。鱼的多少无所谓,自己用舒服就行。
你看那位钓友,背着地球牌钓箱,踱着小步来到了他的专属钓位,抖出化骨龙钓杆,挂上岛国进口线组,压在一团九丸饵料下,拉出两个漂亮的球。左右瞟了一眼,杆尖一扬,抛投入水,杆尖迅速插入水中来回捅动。啊,真是羡煞旁人
你没看见一条杆泡沫搞一块绑上做鱼漂,关键是上了一条黑皖
一套简易装备,往水边一坐,这就是在钓鱼,技术如何,鱼获如何,或许人家根本不在乎,人家追求的就是一个钓鱼的过程。有多少人买套几万块钱的装备不是为了装逼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不想有好装备啊。好的装备能更加得心应手。野钓熟悉当地鱼情最重要。其次屁股位置。最后才是手法装备。一分钱一分货,高阶装备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船长的浮漂贵但确实好用,出口非常清晰,缺憾就是加粗近视款太少,适合短杆黑坑或者野钓风平浪静
全程逻辑冲突
装备,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鱼要吃你的饵料
我就是用蛇皮袋装杂物鱼料啊,开饵也是用洗手盆搓的。上个星期三夜钓鱼获不多才30斤左右。
你怎么不吹三百斤
你知道什么叫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