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钓鱼人大概有三年多了吧,最早引起我关注的出发点是《技巧》两个字,说实话在(钓鱼技巧)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吗?我们钓鱼也一样要走出去,要到河边、塘边……去钓,要理论结合实际,要学以致用,不要像某些人只会纸上谈兵道理一大堆鱼没钓过几次,所谓的“黑手、大师”出去库钓一、二天还是个空军(舒发一下感慨罢了),上鱼才是硬道理!
在小杂鱼极多的塘里钓鱼,浮漂就象在跳舞,水下有小杂鱼啄饵,水面上有小鱼向你的浮漂彩色格目发起连番冲击,使浮漂频繁的下顿以外,还不停的左右摇摆。要是使用传统钓挂蚯蚓情况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下一下全是黑漂,让你无所适从,心浮气燥,曾见过有钓友被搅得火起,抓起一块砖头狠狠砸向水面,借以消气的。
我一直使用七星漂及台钓钓组野钓,今天只谈台钓。有人不是说不怕浮漂乱动,就怕浮漂不动吗,我就不怕它乱动,找准规律,照样上鱼。我的钓法如下:
1、钓点,取近舍远。选近岸草边,草洞最佳,将浮漂尾用小橡胶圈套在主线上(如果浮漂有翻身余地还是不要套,灵敏度会受影响)。钓者坐在岸边,千万保持安静,避免有人围观交谈。
2、钓组,追求小型化。竿要硬,要短,我只用3.6~4.5米的,除非不得以,尽量不用长竿。竿短,短小精悍,:)作方便,起竿迅速。主线0.6号,子线0.4号,钩子稍大,用新关东3号,上大鲫鱼不至于跑鱼。避免使用金钩,否则空钩下水调漂小鱼都吃。用漂,小而短。我一直用瘦身7目软尾浮漂,取其上浮能力强,还避免示标过长导致小杂鱼垂青彩色格目。
3、调漂,还是灵一点好。调漂很关键,钓跑铅虽能有效减少假信号,但真信号也减少了,鲫鱼吃口轻时信号体现不出来,而且还不能确定钩上还有没有饵。试验了很多调钓方法以后,还是回到调四钓二比较合理。
4、用饵,尽量不化散。本地野鲫不挑食,野战九一八,绝对是首选。我一般用50%九一八野战加50%蛋奶香的其他饵料,1:1正常加水。稍搅拌后立即取一半饵料扔入钓点打窝子,能迅速诱鱼,另一半加10%的拉丝粉,搅拌均匀后醒水,之后在盆壁用力打一打揉成团。加拉丝粉的作用不是拉饵,而是增加饵料附钩性,避免饵料雾化太快,经得住小鱼啄食,但千万不能将饵搞成死疙瘩,又粘又硬还不化,效果就很差。上饵时不要太小,一颗饵要似黄豆大小,上饵后大拇指再多搓两下,足以保证双钩到底,减少假动作。
但切忌拉饵,上层雾化更易招引小鱼。
同时,忌用腥饵,实践证明水温正常时野鲫并不爱吃腥饵,用腥饵不但更招小鱼,更严重的是爱招惹黄颡和龙虾,有这两种东西在窝子里,它不怎么吃钩,但鱼却不敢靠近,鱼就很难钓了,会造成光发窝子不上鱼;
5、调漂找底,大致即可。调漂时空钩半水调四目,上钩挂橡皮找底二目,千万不要使用饵料找底。
6、看漂,我的诀窍所在。饵料开好后再组装钓具、调漂找底,这些做完,基本上可以钓鱼了。开钓后要有心理准备,开始的半小时左右不要妄想好好上鱼,此时窝子中甚至一条鲫鱼都没有,全是小杂鱼。小杂鱼很猖狂,下顿信号十分频繁,幅度很大。此时正好仔细研究小杂鱼的漂讯,但一定要保持起竿频率,这时还是诱鱼阶段,有下顿适当多提竿,直到钓上第一条鲫鱼(一般是小鲫鱼),说明鲫鱼来了。这时开始要降低一半起竿频率,分析鲫鱼就饵与小鱼闹饵的区别,往往幅度很大的下顿不上鱼,轻轻一滑却是好动作,需要钓者仔细观察,找到有特征的那一口。一般持续钓1个小时以上,小杂鱼明显收敛,可能是小鱼吃饱了,或者是累了,反正就是有这个现象,这个时候鲫鱼也真正进窝了,要进一步放慢起竿频率,研究浮漂细小动作。
同样是下顿,小鱼和鲫鱼还是有区别的。不要把养殖池、比赛池的鲫鱼鱼讯应用在这里。在养殖池钓就是钓下顿,下顿信号是十拿九稳的中鱼,野塘钓鲫鱼则不是。野塘鲫鱼也和比赛塘反复钓放的鲫鱼不同,野塘的鲫鱼基本没有被钓上过(你在野塘钓上鱼会重新放回去吗?),但客观环境导致它警惕性高,吃口轻,但绝对不滑,遇到可口的饵料绝对不会一吃就吐,要么不吃,一吃就吞,吞下就走。我的经验是,下顿信号出现基本不管它,看就看下顿后的进一步动作。当然不同塘口不同的鱼,信号有一些差别,下面我列举一些常见浮漂信号,谨供钓友们参考:
1.饵团入水下沉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上顶、停顿、加速等一概不予理睬,因为饵团较大,附钩较好,它一定会沉到位。这里要说明一下,要对自己的饵有信心,不要总担心饵料会掉了。
2、下沉到位后浮漂一顿就复位,或者反复点动,是典型的小杂鱼鱼讯,不管它,继续等。
3、向下持续反复点动,直至漂尖慢慢没入水中,多是小杂鱼,也可能是鲫鱼,还有可能是龙虾,应该扬竿,扬竿后有重感不上鱼,同时水下象开锅,一大片气泡冒上水面,那就一定是龙虾了,不要以为鱼脱钩了懊恼。
4、到位后下顿,随后慢慢匀速上浮超过调目,是鲫鱼鱼讯,果断提竿,主要抓的就是这个信号,而且鱼越大,速度越慢,越均匀。如果斜着向上浮,更是十拿九稳;上浮不超过调目,或者上浮很快,也是小杂鱼,不管它;上浮后停在调目不动,等10秒,无进一步动作就起竿换饵。
5、注意:钩饵很顺利到底到位,然后很安静,很长时间小杂鱼不闹,浮漂一动不动,这时要提高警惕,敌不动我不动,一旦出现下顿,顿下去不上来,幅度不大但有力,要果断提竿,往往是大个鲫鱼。
6、上鲫鱼后往往还会连着上好几尾,所以上鱼后紧跟的几竿像样的下顿还是勤提竿为好,是假讯号也没有关系,就当补补窝子嘛。
以上列举的是主要的几种漂讯,实际钓鱼时漂讯往往要复杂一些,只要仔细观察,于无规律处找规律,坚持放弃下顿,抓下顿的后续动作的原则,就一定能钓好。
退休后,常去水边罚站,积累了几条经验,再加上,又结识了的几个钓鱼老手,通过长时间交流,一起实战,从他们那里学来几手,有几点体会,写出来,供钓友场参考:
有些钓鱼高手之高明,大多高在一“变”字上,“变”无通则,应以具体情况施“变”的招数,如何“变”得巧妙,“变”得高明,他们信守的是:以不变应万变。
一、及时改变塘口
及时改变塘口,这在野钓小沟小塘最为适用。野钓的小沟小塘,面积小,捕捞极方便,甚至竭泽而渔,更有不法之徒电打投毒,变数极大。昨日有鱼钓,今日有人去捕捞,你明天去垂钓,即使从早守到黑,也无鱼可钓。这种情况常发生。那些人背着电瓶来来回回地打,大小鱼儿全都捞走了。这样的塘口去死守,从早钓到黑,也不会有好收获。
钓鱼高手,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到达目的地,总是先看再试,看什么?看水色,看走星,看沟塘所处环境,光看还不行,还要试,一排窝子撒上诱饵,巡上两遍,无鱼问钩,拎竿走人,另选塘口。塘口无鱼,何来鱼钓?选择一个好塘口,这是垂钓高手应变的第一招,他们明白:锅里有,碗里才可能有。找准了好塘口才能多获鱼。
二、及时改变钓点
选中了塘口,也不能保证多获鱼,还要选准钓点。俗话说:七分钓位三分技。可见这钓点的选择是多么重要了。
窝点的选择是一门学问,我在垂钓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两个窝点相距半尺,钓获却大相径庭。有年秋天,
钓点的选择是有规律可循的,我选钓点,一般从五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有水草的地方;二是入水口或出水口;三是靠近塘边和水沟边;四是根据风力、风向;五是随水温变化而变化。但也不能墨守成规;比如春钓滩吧,初春时选滩垂钓,特别寒流刚过,选滩就很难钓上鱼来,远不如选择较深的钓点。再如钓草,有年春天,我去垂钓,那是条草沟,我去迟了点,沟中有草地段,全被捷足先登的钓鱼迷们占去了,只有沟头一片明水无人伸竿,我在光水面做了两个窝点,怪事发生了,那些在草丛中的钓鱼迷们却没鱼咬钩,而我那光水面却不断上鱼。事后经人指点,我才明白,那条水沟铺满了水草,密不透风,草的光合作用是在阳光下进行,夜间草吸氧而放出二氧化碳,草丛也须两面看。钓谚不是也说吗,“下雨莫钓草,钓草钓不到。”
初学垂钓的朋友,常死守一两个窝点,这在养鱼池中关系不算太大,要是在野钓中,常要吃大亏的。
在野沟野塘垂钓,常用“广种优选”之法,“广种”比较好懂,就是多撒一些窝点。“优选”还须多唠叨两句:常去野钓,我发现一个规律,凡上鱼的窝点,常无鱼。一次野钓,仅靠三四个窝点的钓获。那上鱼的窝点,我称之为“优窝”,不上鱼的窝点,我称之为“瞎窝”。“广种”之后,凡“优窝”,便重点保护,总之,凡“瞎窝”弃之。一天野钓,只要有七八个“优窝”,你的收获就会让人另眼相看了。
这种做窝方法也可在养鱼塘中使用。只要塘边垂钓者不多,不妨多做几个窝点,然后优选一两个。
三、及时改变钓层
鱼在水中活动,不同的鱼类都有相对固定的泳层。比如鲫、鲤、鲶等,喜在水底觅食;鲢、鳙、鳊等,喜在中层;而翘嘴鲌、鯵鲦鱼等,喜在水上层。但是,鱼的泳层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天气燥热,水中含氧量减少,即使底层鱼也会冒出水面喘气;天寒地冻,水上层的翘嘴鲌、鯵鲦鱼也会躲到水里去取暖了;受了惊吓的鲢、鳙会跃出水面;而鲫、鲤则往泥淖中藏身;水底有食物,连翘嘴鲌也会潜入水底去争食,水面浮着青菜叶儿,那些鳊鱼、草鱼也会浮到水面来享受美餐……垂钓时,应审时度势,及时改变钓层。
去年夏天,我去野钓,出钓前下了半小时大雨,赶到塘口撒上窝子,一个小时钓上三尾鲫鱼,却都是半水截钩的。我想,这鱼都在半水中,把底钓改为浮钓,效果极佳。同去的朋友见我浮钓得手,问我原因,我说,可能是那半小时大雨捣的鬼,水的中上层水温低的原因。钓到中午,浮钓不再上鱼,我再改为底层垂钓,底钓效果太好,小仇又来问我原因,我说,水的中上层水温经过几个小时曝晒,水温高了,鱼又回到底层去了。假如我不及时改变钓层,钓获可能要减少一半。
四、及时改变钓饵
饵料对不对路数也是决定钓获多少的重要因素。我觉得在运用饵料上,须从下面几点考虑:
1.饵随鱼变。鱼与其它动物相似,也分肉食性、杂食性、植食性的。乌贼、鲶鱼之类属肉食性鱼类;鲢鱼、草鱼属素食性鱼类;鲤鱼、鲫鱼属杂食性鱼类。窝中进的是鲢,用蚯蚓去钓,它自然不咬钩,(有报到说有钓友用蚯蚓钓上鲢鱼),尽管草鲩是植食性的,你用面饵去搏,效果肯定不佳,如改用苇心、青草去逗引,效果就不同了。因此,用饵须随鱼而变,用对了路数,收获自然就大。
2.饵随塘变。特别是养鱼塘,塘主养鱼多为固定的饲料,因此,塘里的鱼,已形成了进食习惯,只有弄清了塘里鱼儿进食习惯,有针对性地下饵,才能多获鱼。今秋天我去市郊一黑坑垂钓,塘里鱼儿密集,我却钓获不多,后来,钓友告诉我,它用浸泡的小麦喂鱼,我该用小麦做窝,也用麦粒钓饵,事过二天,带上自已自制的麦粒,水溶袋麦粒打窝1小时后开钓,这时,上鱼的速度明显加快。结果收获满护。可见,塘口不同,用饵也应该改变才好。
3.饵随时变。特别是季节变化,对鱼类进食影响较大,一些杂食性鱼类,经过一个冬天的煎熬,加之春天又是鱼类繁殖期,需补充大量的营养,这时它偏吃荤食;到了夏天,它们的口味有了变化,偏重素食;一入秋季,它们须储存营养越冬,又开始食荤食。如果垂钓者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获鱼机会自然增多。无怪有人说,“饵随时变,钓获无限。”
4.饵随地变。这里说的“地”指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北方白雪皑皑,南方却绿草茵茵。一般来说,北方的鱼以吃粗粮为主,如玉米、谷粟之类的,南方的鱼以食细粮为主,如米、面之类的。因此,北方的鱼口味偏重,喜浓香;而南方的鱼口味偏淡,喜清香。随着地域的变化饵料也应有相应变化才好。
五、及时改变钓组
我有两个实例:一是去年春天,我和赵老师安宁市郊一口养鱼池垂钓。塘主小丁说,池中鱼是混养的,鲫鱼在250克以上,青鱼最小的也有2500克。我怕断线跑鱼,用了一组粗线大钩。赵老师上鱼不断,我却收获甚微,一个上午,他钓10尾大鲫,我只收获两尾。下午,我该用细线小钩垂钓,钓获渐佳,一天下来,我的钓获没赵老师多,这是不用说的了。但如果我下午不及时更换钓组,那就更惨了。
第二个实例是去年秋天我去嵩明野钓,主攻鲫鱼,用的是小钩细线,钓获不错。后来,有个窝点鱼星一片,而且窝点周围的水草晃动,这是鲤鱼进入钓点的信号,而且是大个子。我见此情况急忙换上备用的粗线大钩,果然一条约千克重的大鲤被我硬拖上岸来。试想,若不是及时更换钓组,这么大的鲤鱼是很难在草沟中钓上来的。
应变能力的调整决定钓获的多少。垂钓高手,大多高在应“变”上。有句名言说,世上绝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此话在理,你见过两个毫无差别一模一样的沟塘吗?一年365天,其中有两天是完全一样吗?即使一个塘口,今天和明天的区别就很大,即使一天,早中晚也不相同,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要想多获鱼,钓手应在应变能力上下功夫。
小结:如果把我的所有业余爱好按照喜欢程度排个序,让我情有独钟的当数垂钓了。垂钓享受的是过程,表达的是为人为事的态度,收获的是满目的新鲜和美景。享受过程,不在乎结果。感谢“钓鱼人”这个平台,从中认识许多钓友,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0.4的子线用新关东3号?这鲫鱼到底是几斤大!
抱歉,由于自已在编写失误,将0.3号,写成了3号,给大家带来不便,望见谅!
大师可有野钓地点,常年在滇池,最近空军为多数,想换根据地了
菜市场
我觉得写得特别接地气,特别适用!
受教受教,老哥写字辛苦了
字字珠玑,受益匪浅!
大师分析的很到位,很祥细
用心、详细!把“钓无定律,适者为佳”这句话具体到每个细节。为新手搭建了框架,为老手指明了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