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奋力催人老,雨后秋风,凉却暖阳,残垣断壁看秋困。
故地枫叶应已红,几度春秋,恍惚如梦,今朝不与昔时同。
带上钓友“血染裤衩”送的自制酒米和我用枪包改造的杆包出发。
本来打算休息一天明天再出钓,临时来了一个工作任务,只能缩短行程,今天就出发钓鱼。
今天来的这个村子是同学的老家,几年前高一,高二那时候来还住在他家老房子,和他在一起钓鱼我就总是空军,最大的收获就是麦穗,一天6条。
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回不来,带了点水果去看望朋友的父母,原本这个村子附近有两条大河,以前钓的时候野生鲤鱼、鲫鱼,鱼情好的时候一天还是能钓两三斤。
后来电工、毒鱼的横行,一天能钓个4、5条就不错了,再到后来这里规划建一个水库,整个村子都集体往镇子边缘搬迁,很多老住房都沉入水中,只有边缘位置还有几间破烂的房子,村子里仅有最后一个养蜂的老人留守在村子里,发支烟跟老大爷攀谈几句,大爷问我要不要水他刚烧开,随便聊了几句就出发了。
仅存的一部分房屋
这间是直接塌了,木料应该被拆走了,废墟里只剩下一口水泥浇筑的水缸。
水库人家不让钓鱼,也不太想去水库,还是想着跟以前一样在河里钓感觉好点,所以今天选了距离水库其中一个入水口大概3公里的地方,一个回水湾,其他地方河道比较窄水流速太快,不知道在这种水流快的地方钓鱼怎么调漂,希望高手能在评论区指导一下我这个小白。
回水湾河道宽大概4米左右,旁边有一个浅滩,水流下来能够缓冲一下,水流和其他地方比起来很缓,可以忽略不计,能够看清浮漂的信号了,河底地形比较复杂,靠近边缘的位置水深基本是在30厘米到40厘米,中间某几个位置50厘米左右,有些地方大概1.2米,应该是水下有大石块才导致深浅不一。
3.4米的杆用的1.5主线七星漂配朝天钩,1.5米的小杆用的水洞漂3号伊豆主线1.0子线0.8,酒米打窝挂蚯蚓开工。
摆弄好杆子刚要放小马扎就明显看到短杆的浮漂下顿了一点点,我还想着是不是水流把铅坠冲到水深点的地方了,漂左右晃了一下不确定是不是鱼顺手一提,小鱼上钩,这种漂相是因为吃得太轻了吗?
小的太可怜了…还是放了吧,叫你妈妈来,爷爷奶奶更好。
一条鱼上岸之后短杆接二连三的钓起奶鲫、奶鲤,长杆迟迟没有动静,小鱼也没有,蚯蚓换了几次也不见效果,后来还是换了一截粗的蚯蚓提杆起来观察才发现蚯蚓的断口处有残留的淤泥,想了一下明白过来,调漂的时候我调的是一颗浮珠露出水面,第二颗浮珠一半出水面,其他的都沉水,这里水流缓慢,水底淤泥可能比较厚朝天钩带着饵沉下去就陷进淤泥里了,鱼发现不了饵自然就没动静。
想通了就换成带八字环的七星漂线组,1.2主线,浮珠露出三颗,这次刚放下去就明显有了吃口,浮珠轻轻点了几下就黑漂,猛提起来我就蒙了,怎么是红色的?
小红鱼一条。
野钓第一次钓到这种通体纯红的鲤鱼,以前也没见过我朋友钓到纯红的,最多就是偏橘黄色,鱼鳍泛红,这怕是放生鱼吧?以前这附近有人弄过鱼塘会不会是从鱼塘里流出来繁衍的?
鸿运当头,管他什么鱼,有鱼上钩就行,小杆钓着小鱼时不时的能提起来鲤鱼和鲫鱼不过个体都不大,说来也奇怪长杆只要浮漂有信号提起来就是红鱼,一条其他颜色的都没有,我该不会是抛到这些红鱼的窝子里了吧?
中午的时候养蜂大爷大老远的跑过来叫我回去吃饭,说已经好久没和人聊过天了,让我去和他喝两杯。
虽然我不喝酒,不过老人家盛情难却,只能补窝收杆跟着大爷往回走。
一上午的鱼获。
吃饭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大爷已经82岁了,一开始我看着他身子骨挺硬朗的,以为他才60多岁,大儿子在曲靖工作,小儿子在蒙自,孙子辈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老爷子去曲靖住过一段时间,实在住不惯就硬是要自己回到村子里住,自给自足养养蜜蜂。
老灶台,不过这种还算比较好的了,小时候见那种都是用土砌的。
年纪比我还大的小餐桌,榫卯工艺老物件。
大爷用树干自己掏的蜂箱。
陪老爷子聊完天回到钓点的时候发现短杆的位置水比上午混得多,才抛完竿就看见水底很密集地冒泡,还能清楚的看到冒泡的位置水更混,这不是地气就是有大货了!
长杆挂饵抛下去就没怎么注意,短杆抛竿的位置前后左右一直在冒泡,就拿着杆子前后左右的逗看看大鱼会不会吃,逗了半个小时泡泡还是冒,漂却没有任何动作,索性就把杆子放着,分出一半精力观察长杆,期间泡泡还是一直换着不同的位置冒,厉害的时候水面能浮出一大片白色的泡泡,看得我心痒痒。
下午鱼口没有上午好,长杆上了一些小鱼,正常的鲤鱼有了,还是偶尔会上红鱼,给长杆换好饵的时候短杆的漂又在左右动了,我以为是小鱼只是轻轻一提突然就传来一股大力,手感和之前上的鱼区别太大了!看着大弯弓的短杆思绪就乱了,会不会断杆?会不会切线?会不会脱钩?能想到的跑鱼情况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鱼游动的动作越来越大只能硬着头皮尝试把杆竖着往身体靠,举高杆之后蹲下去提鱼线,慢慢提起来才看清,好嘛!昨天没有大鲤鱼的遗憾弥补了,这是一条个头不算小的鲤鱼。钩子太小只钩住鱼唇一点点,提起来的时候我已经想象出鲤鱼尾巴一摆挣脱鱼钩跑鱼的画面,万幸提上岸的时候它才挣脱的,想都没想就扑过去跪在地上牢牢握住来之不易的收获。
收好鱼,短杆停口了,只有长杆偶有小鱼吃钩,6点大爷又准时过来叫我回家吃饭,看着天色渐暗,虽然没有完成爆护目标,不过好在没有空军,还有一条像样的鲤鱼,满足了。
留了一条红鱼放在大爷的缸里让他养着玩,吃着晚饭老爷子又天南海北的跟我一个小年轻瞎侃。
看得出来老人家比较孤独,逮着个大活人就滔滔不绝的开始聊天,住惯了农村的老一辈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确实很多人适应不了,每个人的原因不一样吧,老大爷选择不被钢筋水泥的城市驯化,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和山川为伴,与蜜蜂同行,饮溪种菜好不自在。
这样的村子不在少数,国家项目规划开发和老一辈人逐渐逝去,我感觉这种村子会慢慢消亡。
我去过的很多村子大部分都是只有留守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居住,适龄儿童都到附近镇上或者县城里住校上学,只有周末回来,年轻人都外出到北上广或者沿海地带打工,基本没有什么大事的情况下一年回来一次。
当这些70、80、90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后,大部分人都是想方设法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往更发达的地方走,尽可能的在这些地方定居,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往城镇、县城靠近教育、医疗资源更加集中,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明显的帮助。只是想到这样的村子以后慢慢会减少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吃饱饭把鱼获清理好留给老爷子,临走的时候老爷子说什么也要塞两瓶蜂蜜给我,拗不过他只能收下,本来想给他点钱但转念一想不太合适,只得收下蜂蜜和他道别,驱车赶到最近的小镇买了条烟,两瓶酒,看他装蜂蜜是用矿泉水瓶装的顺便就买了一些可以装蜂蜜的塑料罐子赶回村子,到大爷家门口的时候灯已经关了,隐约听见他的打呼声,把东西挂到窗子上就悄悄走了。
野钓行,去了三个地方,感觉需要休息一段期间了,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每次野钓都有不一样的经历和感悟,祝老爷子健康长寿吧。
留下来的小红鱼帮大爷装饰了一下。
可爱的老头说他的老年机拍的太花了,让我给他我的手机他帮我拍照,不知道有闪光灯,他还用电筒给我补光,约他一起拍又一个劲的摇头。
楼主是个好人,心善
出去玩经常能碰到好人,特别喜欢和这些淳朴的人在一起
封杆
看楼主的文章有一种亲切感。。。难道小时候跟我一样在农村生活过?
是啊 放牛砍柴都干过
楼主是个细心的人,赞
渔获不错!土鲤鱼巴适我曾经也钓到过这种颜色的鲤鱼
顶一个,心善的人运气不会差
看到楼主的文章有想家了
好地方
能跟老农聊天的城里人。
有点儿意思。
钓鱼文人!!像诗又如歌,看得舒服……
哈哈,酸文
因为我以前也是村里人,以后也想当个老农
常回家看看
红色的我是第一次碰到
谢谢分享,开心就好。
为我们钓鱼人点赞
钓鱼的人都比较好说话,修身养性。钓鱼的同时,别忘了陪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