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钓的过程中,双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在浮漂上反应出鱼汛的程度大小,以及我们最终的鱼获,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可能有的钓友不同意我的说法,虽然其他因素比如:钓点的选择、饵料的味型状态也都是很重要的方面,但不可否认饵料的触底状态真的非常重要。浮漂的调钓我没提,其实调整浮漂的调目钓目就是调整双钩饵在水里的状态。
既然钓友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就说明这位钓友已经意识到双钩饵的水底状态的不同,对鱼获的影响很大,这就不是一名普通的钓鱼人所思考的问题了。
水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饵料轻触底时,这时钓组的灵敏度非常高,只要是鱼碰触到饵料,浮漂的视目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比较适合鱼活性高、口猛的鱼情。有些时候鱼的活性差、口弱的情况下,这样的调钓空竿率非常高,就需要调整饵料状态,让钩饵贴实水底,这样鱼轻触饵料的时候,浮漂的视目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动作了,只有在鱼将饵料吸食入嘴后,浮漂的动作才会明显,此时抬杆命中率高。
在调整的过程当中,饵料的轻触底和躺底,浮漂目数出现了好几目的变化,原因应该是水底的浆层。浆层,这是水底的一些沉淀物所形成的,密度不是太大,比水稍微的稠一些的状态。当饵料慢慢下降后,由于有浮漂的上牵力的牵引,加上比重较轻,如果浮漂的调钓过灵,那么钩饵就会接触到酱层后停止。在此基础之上上推浮漂一定目数之后,饵料失去了浮漂的上牵力,即使是浆层也承托不住,饵料会继续下降至实底。饵料轻触底和饵料躺底的浮漂目数是有明显变化的。
这个过程中使用拉饵会比搓饵的浮漂目数变化稍小一些,因为拉饵比搓饵的比重轻一些,所以,拉饵会比搓饵下降的程度低一些。
假如,水底没有浆层,那拉饵也会比搓饵下降的幅度略低一些,因为拉饵的状态非常蓬松,搓饵的状态一般是圆球形或水滴形,所以躺底的时候,两种上饵方式也会有目数的差异,但不会出现很多目数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