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依然如初恋
――我要改成――
纵鱼虐我千百遍,我待鱼依然如初恋
有些事明知是错的却还要坚持――因为不甘心!
有些人明知是爱的却还要放弃――因为没结局!
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要前行――因为习惯了!
有时候明知不会有大鱼上钩了,却还迟迟不肯走――因为总认为最后一竿会有惊喜!
钓鱼时该怎样抓口,
这是一个非常令钓鱼人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在自然水域,
水情复杂,
鱼种复杂,
鱼的个体大小也比较悬殊,
不同的鱼种不同个体大小的鱼咬钩出现的相也不一样。
不光有鱼类还有虾蟹龟鳖:……等
如果弄懂它们之间的区别,
能够准确地分辨大鱼吃饵和小鱼吃饵的动作,你的中鱼率肯定会提高很多。
如果不会分辨这些信号,
那就难免出现提竿总是空竿,锚鱼,脱钩,
最后还惊窝的尴尬。
怎么分辨呢??????
两个字――稳、跳。
大鱼吃饵的相比较稳,
小鱼的吃饵漂相比较“跳”
动作比较夸张。
自然水域小鱼的数量是最多的,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总是小鱼最先进窝的。
它们的习性比较活跃,
对食物的渴求比较高,
警惕性低。
而且数量众多
所以在吃饵的时候基本都是“抢食”,
反应出来的漂相没有规律可言,
上蹿下跳
闪转腾挪
狂飞乱舞
瞬间上升,瞬间黑漂!
给人一种胡乱“跳”的感觉,
就好像一群小孩子在那里闹哄哄的感觉。
而大鱼吃饵的漂相则不一样,
出来的动作不多,
但是比较稳,
哪怕是试探的信号也会比较稳,
不会给人一种很“跳”的感觉。
比如说你在钓草鱼的时候,
哪怕是黑漂都是缓缓有力的下沉,
不像小鱼闹窝那样左摇右晃的黑漂。
哪怕是顶漂,
大鱼吃饵也是先来一两个轻微的顿口,
然后再顶起来,
不像小鱼一样没有任何征兆就直接顶起来了。
所以,在发现这种很跳,很杂的信号可以适当的放放口,主抓这种很沉稳的信号。免得每次提竿都是小鱼或者空竿,弄得自己心烦意乱的,还不如不提竿。所以得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在杂乱信号中找出真正吃饵的漂相。
看到鸟窝时没什么想法一闪而过,
当看到蜂窝时我就在想能不能弄点蜂蛹做鱼饵呢?
“人都喜欢吃,鱼估计也会喜欢,蜂蛹直接挂钩效果如何?还没试过呢?有没有可能来一个爆护的盛宴呢?”
正想入神呢突然有只蜂飞过来,
应该是哨兵,
看看这野蜂的个头,
再看看那巨大的窝,
还是算了,
这实力悬殊太大,
风险不可估量,
三十六计走为上
撤退!
小鱼动作幅度大,
但会马上复原,
大鱼的信号不但稳,
而且持续时间长
小鱼吃饵的动作很夸张,
动不动就是大顿口,黑漂,顶漂,
但是马上就会复位。
有时候一个黑漂你还没反应过来浮漂就已经复位了。
但是大鱼就明显不一样,
就拿鲫鱼来说,
它们咬钩很喜欢顶漂,
可能一直顶,
顶到漂葫芦甚至把漂给顶翻,
中间持续甚至有2-3秒。
草鱼,鲤鱼这些大鱼吃饵也同样有这种特征,比如说黑漂了之后等1-2秒都不会复位。
所以有些老钓友分辨大鱼和小鱼信号的时候就是等上一秒再提竿,
如果漂相比较持久的就是大鱼,
立刻复位的肯定就是小鱼了,
也不用浪费力气提竿了。
所以,钓大鱼不怕提竿晚,
尤其是在用草来钓草鱼的时候,
草鱼很容易从尾部开始吃,
虽然漂相出来了,
但并没有把草吃进嘴里,
等上1秒中鱼率会更高。
怎样判断鱼儿是否将饵料吸入嘴里呢?
咱们钓鱼不可能永远只抓黑漂,
所以有时候也要抓其他信号,
怎么判断呢?
可以看浮漂运动的力度,
幅度以及节奏感。
力度很好说,
比如说同样是下顿2目,
有的动作是沉稳有力,
有的是有气无力,
如果是有气无力的力度,
那肯定要放弃,
但是那种有比较沉稳有力小顿口也是鱼儿将饵料吸入嘴里的表现,
也是种动作也是老钓友常挂在嘴边的“有力的一顿”。
节奏感在前面也说过,
浮漂运动的规律,
大鱼吃饵都是有节奏感的,
动作来的并不突兀,
就好像鲫鱼的顶漂或顿口之前,
肯定是有轻轻的点动的,
并不会瞬间就把漂顶翻了,
这就是所谓的节奏感了。
小结:如果想过滤掉小杂鱼的信号,
除了钓钝一点以外,
还要有意识地放放口。
前面说的那些没有力度,
比较跳,
节奏比较乱,
看起来很浮躁的信号全都可以不管。
主抓有力度,
比较沉稳,
动作持续的漂相。
尤其是在用长竿作钓,
或者挂颗粒搓大饵团的时候,
主要抓沉稳有力的信号,
不然一天抛竿下来累得够呛。
纳米浮漂不吃水,漂脚开胶漂相改变不大再加上小鱼闹腾的厉害,所以就没太注意,直至脱落我才察觉,所以钓具线组等都要常检查,否则可没有后悔药可买啊!
大头太小拍完照就放生了,小罗非就带回去给龟当饲料了。
可以
环境不错
太长没看完
江边风浪很大,不好看漂
长到不敢看
一一
小白学习了,干货
问题是你钓面饵的时候,小鱼的漂相,你不提杆,就是空钩了
明白了!
不错
好文釆
顶你
学习了 有营养的东西不多了 多谢楼主解惑
学习了
鱼在水下我们是没办法直观的,所有信号只有靠浮漂了,有口就提竿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走心一看
用饵料和蚯蚓过滤小鱼信号钩上啥都没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