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鱼变得这么难钓,是什么在起作用?也许答案就在这里!

爷钓夜钓野钓2019-11-11 19:51:03

诗人徐志摩曾在名篇写道,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并且广泛流传,鉴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也无可厚非。而事实的真相远非如此,结合笔者的野钓经验,记忆是鱼变得越来滑越难钓的基础,下面详细介绍

鱼的记忆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在长方形透明玻璃鱼缸的一侧,先用激光正对方向发射一束光亮,保证所有鱼均可看见。20秒后,再在同一侧,电击鱼缸中的水,鱼受到电流刺激,身体感知疼痛,随即朝远离电击的位置四处散开。反复试验多次后,研究人员将激光、电击装置在鱼缸的另一侧重复上述实验,鱼一见到激光射出的光照,电击装置还未启动,鱼便逃窜远离发光处,可见鱼已经形成记忆。1个月后,研究人员在同一水缸,对同一鱼群再次重复上述实验,鱼依旧远离光亮位置,那么鱼至少维持了1个月的记忆。澳大利亚科学家进一步研究表明,鱼的聪明程度远超人的认知,记忆在鱼的大脑可储存3-5个月之久,可清晰记住所捕食猎物的模样,及食物的所在位置。

鱼的狡猾

记忆是驱使鱼活动行为一个因素,具体到鱼的觅食行动,还需要多个器官的配合,具体表现如下:

1、滑鱼觅食:由于鱼的吃饵咬钩,拉动子线摆动,传递讯息给浮漂,钓鱼人立即提竿,并非每次均可提鱼上岸。所以鱼钩划破鱼嘴的情况不少见,而鱼的嗅觉、味觉分布在口腔周围,布满了大量神经末梢,将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如果多次出现这种情况,鱼的大脑将记下鱼钩、饵料的形状特征,再次发现后远离,或者吞饵谨慎、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迅速吐出饵料,常出现黑漂,却不中鱼的情况。

2、谨慎觅食:鱼记住鱼钩、饵料后,觅食谨慎、吃口轻外,其他器官也相应配合行动,这一点在大鱼身上尤其明显。大鱼的器官神经末梢成熟、完善,相当部分鱼的尾巴有感知味道的神经,所以遇到熟悉的饵料之后,大鱼常摆动尾巴,即初步品尝饵料味道、同时试探是否存在危险。这也是一部分浮漂动作,却提竿无鱼的原因。

3、夜间觅食:越少大鱼、老鱼、滑鱼,白天觅食兴趣越低、觅食越不积极,等到夜深人静才出来觅食。主要是由于白天声音噪杂,像滑鱼类听到这种声音,就避而远之了,这也解释了为何鱼进窝之后,要求尽量降低声音的原因。鱼觅食主要依靠嗅觉、味觉,听觉感知周围危险信号,而视角功能最弱,所以夜间觅食并未多大难度。

如何钓滑鱼

滑鱼主要表现为吃口轻、吐饵迅速、对饵料挑剔,那么就从这几方面入手。

1、线组搭配:鱼口轻,传递浮漂信号微弱,所以满足目标鱼的情况下,鱼线越细越好,钩尖尖锐,浮漂吃铅量小、灵敏度高,子线软硬适中,即不档口同时保证信号传递。

1、饵料:选用适口性良好的钓饵,主要是防止滑鱼吞饵后,饵料过硬引起鱼的警觉而吐饵。饵料的味型同样关键,因为滑鱼口轻,吃与不吃,全凭鱼的感觉,所以味型好的饵料容易引起鱼的兴趣。

2、安静:如上文所述,老鱼滑鱼谨慎,时刻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因此要求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钓鱼人尽量不穿,如红色、黄色亮丽鲜艳的衣服。

写在后面

记忆是致使鱼狡猾的基础因素,各项行为动作还需要其他器官的配合。虽然滑鱼难钓,钓鱼人沉住气,方法得到也能有不错的渔获!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写的不错,顶你上头条

很久以前南京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