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下雨无事,转几个技术贴线组三要素之二:速度

fast1232014-08-26 20:30:30

[lz][/lz]

钓组的速度,原理非常简单,但与实战关系密切,对竞技钓来说尤其如此。虽然原理简单,可是在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牵扯的因素较多,不像钓组的强度那样只是针对目标鱼。

钓组的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摆、二摆和三摆;其次是浮漂的立水;此外还有抛竿和回鱼。

一摆是指从铅坠入水到水线垂直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浮漂的吃铅量和大线的粗细。吃铅量越大,一摆的速度越快;大线越细,一摆的速度越快;否则相反。另外,一摆的速度与浮漂的立水速度也有很大关系。

二摆是指从一摆完成后到子线及钩铒垂直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子线的长度和钩铒的重量(当然也包括比重)。

三摆是指从二摆完成后到钩铒落底的过程,其速度主要取决于钩铒的重量及比重,同时与线组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噢,对了,还有个行程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漂形和漂尾的长度了。

浮漂立水的速度,就其本身而言,首先取决于浮漂整体的长度,越短,立水越快。其次,浮漂的立水速度与漂体浮力中心点的位置也有很大关系,而这一点的最佳位置又与一摆的速度关系密切,实在无法说得清清楚楚。一般来讲,一摆的速度越快,中心点的最佳位置越可以偏下一些;一摆的速度越慢,中心点的最佳位置越应该偏上一些。由此可见,一摆和浮漂立水的过程是重叠在一起的,因此,其速度也是一个混合产物。但无论如何,吃铅量越大、大线越细、漂体越短,一摆和立水的混合速度越快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浮力中心点的最佳位置,实操中能感觉出来,但若用文字来加以科学的描述,实在是做不到。我见过很多人选漂时用食指担在中间,好像是在找平衡点,并以此来判断其好坏。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但也意义不大。

一摆、二摆和三摆的过程完全可以从浮漂上看得清清楚楚:浮漂入水到立水完成基本上就是一摆的过程;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停顿,再开始缓慢下降,这段停顿的时间就是二摆的过程;从停顿后的缓慢下降到下降停止,即为三摆的过程。

最后是抛竿和回鱼的速度,非常简单:抛竿的速度和一摆的速度成正比;回鱼的速度和钓组的强度成正比。

了解钓组的速度与实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举一个例子:比如底钓生口鲫,速度通常很快。其他方方面面的细节暂且不说,单就子线长度这一项,便与钓获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子线的长度对二摆的速度影响极大。漂早就立起来了,点颗烟后才开始往下沉,到底就见口,起码耽误了一个上食的功夫。所以,底钓生快,子线绝不应该超过16公分(单钩长度)。可根据鱼的大小在15公分左右选择。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