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依水而居的百姓大都以水产为主业,务农的确寥寥无几,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养家糊口是绰绰有余。……
种庄稼的被称为“农民”,农民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社会能够稳定发展,国家足以繁荣富强,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农业的发展和壮大。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也是农民,我的父亲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60年代),在山东胶东地区服役,属于通信兵。专业后被分配到某通信单位工作,就这样我的父亲列入了“工人”的行列,那时被称为铁饭碗。儿时的记忆往往都是很清晰很唯美的,我记得我的父亲工作之余就会回家管理庄稼,收了麦子还赶着大车(马车)去国家的粮库交公粮,父亲还说过;我们也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着一份力量。在那个年代谁不是这样忙于生计呢?
做水产业的被称为“渔民”,当然;也不全面哈,他们的劳作之地在于水。
谚语;“三日打鱼,两天晒网”不就诠释了渔民的辛苦所在嘛!在外漂泊三日返回码头后还要两天的时间不辞辛劳的织补渔网,渔网就是渔民的生产资料维护保养马虎不得。
就这渔民的日常工作程序确被古人曹雪芹写在了著作“红楼梦”里了,在书中第九回说到:“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大意是;不好好学习,没有持之以恒的状态,等等……好端端的工作程序成贬义词啦!
下午偶遇一打鱼的师傅,与之闲谈了几句后顿感不易,有感而发写下三言两语,本该长话短说确一言难尽啦!可能有些有些跑题,与钓鱼人宗旨略有偏离,勿怪!
冒昧占用诸位钓友时间阅读,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