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鱼类的视力不如人类,距离、宽度均无法和人类的视力比较,鱼类对水色、绿色比较敏感,鱼类的嗅觉非常灵敏,鱼类的听觉也非常灵敏,钓鲤鱼时,不能在岸上大声谈笑、走动不停,鱼类的思考能力非常弱,鱼类应对周边环境随着气象、水温、水色、潮流、流速、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于是便出现了在同一个池塘、水库、湖泊,往日钓鱼收获大,今日少,上午收获大,下午少,晴天大,雨天少等情况。
淡水钓鱼,中国大陆经常垂钓的鱼类对象是本地鲫鱼、日本鲫、非洲鲫、鲤鱼、游鱼、罗非鱼、黄刺鱼(黄鸭叫)、黄尾、鳊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台湾经常垂钓的鱼类对象是本地鲫鱼、日本鲫、吴郭鱼(罗非鱼)、溪哥仔和红猫(粗首马口鱲)、斗鱼、罗汉鱼、苦花、三角姑(河)、竹蒿头(密鱼)。
影响鱼类的6大因素主要是:季节变更、气温高低、水的涨落、风的大小、水的清浊、天气阴晴。
风:在河流中,钓鲤鱼、鲫鱼、鲠鱼,阴天和微风比无风效果好,因为微风可以增加水中含氧量,又不影响鱼漂。台风来临前,钓鱼效果好,因为气压波及鱼类。从秋季9月开始,鱼类开始躲藏一直到寒冷的冬天。
水温:大部分的鱼类,气温低时,不活跃,不摄食。夏天炎热水温太高,鲤鱼、鲫鱼都躲藏在树荫、岩石下,垂钓时间主要是清晨和傍晚,中午效果差。
俗语: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
天气阴晴:无晴无风气闷的天气,鱼类不摄食,微风、微雨的天气,增加水中含氧量,适合钓鱼,大风大雨也不宜钓鱼。
水位涨落:俗语“涨水鱼奔滩,落水鱼奔潭”。
水的清浊:水污染严重时,无法钓鱼,即便钓上鱼,也不敢食用;水带青色,岸边的水底可以见底,这种青浊状态适合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