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鲫鱼都再熟悉不过了,这种最常见的淡水鱼可以说是我们主要的垂钓目标鱼之一。尤其是进入深秋,为过冬做准备的鲫鱼吃口很猛,钓起来也特别容易,钓得好的朋友连竿爆护都很轻松。
不过,有钓得好的就有钓得差的,哪怕是同一钓场、距离并不远的两个钓位,收获都可能有很大差距(前几日去水库钓鱼就经历过)。已经排除了钓场无鱼的情况,那为什么还会频频空竿呢?我们这就来看一下。
浮漂调的不准
浮漂被称作“钓鱼人的眼睛”,我们都是根据漂相来决定是否提竿的。如果调的太钝,饵料都被吃光了你都不知道;如果调的太灵,可能稍微剐蹭一下动作就不小。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挂到鱼,但是大多数情况都会空竿。所以,一定要结合钓场实际情况,将浮漂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和灵敏度,是保证中鱼的关键。
饵料状态不佳
考量一款鱼饵要看两点:味型和状态。其中,状态好坏对于能否中鱼有着很大的影响。饵团过重、过粘,鲫鱼难以入口,反复吞吐就会有假动作,提竿就会空钩;饵团雾化太强、过轻过散,一来容易乱窝,二来化开的太快,也都很难遇到正口。因此,在开好饵后尽量加以合适配比的状态饵,保持一个适当的换饵频率,有助于提高中鱼率。
装备搭配不当
合理的搭配渔具,也是保证上鱼率的重点。先说钓竿,很多钓友都很“看不起”软竿,尤其是钓鲫鱼这样的小型鱼,就喜欢硬竿直飞的感觉。不过,这对于不少新手来说是不合适的,如果没抓准提竿时机、没掌握好刺鱼力度,跑鱼、脱钩就是家常便饭。所以,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还是软调的更顺手。
其次,就是线组方面。如果是主钓鲫鱼,“小钩细线”足矣,一般来说,1.0主线配0.6子线就足够应对大多数情况,当然也可以适当同步增减一个线号。而钩子就用4号左右的袖钩,或者视情况增减一个号数。此外,建议大家结合钓场鱼情尽可能选择偏小的线组,有助于提高中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