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水域作钓,想要有个好的渔获并不容易,因为水情和鱼情是一直在变化的。而且一年四季气候条件不同,我们的作钓策略也完全不一样。比如说现在已经是晚秋了,有很多地方甚至已经步入了秋冬季节转换的步伐。气候多变,渔获特别不稳定,折腾来折腾去有些钓友甚至都怀疑自己不会钓鱼了。昨天就有个钓友留言说从国庆节到18号,就没钓到过鱼。其实每个季节转换之际的时候鱼都特别难钓,在这个秋季转冬季的时候。
1,钓位选在水温相对稳定的区域
在温度较低的时候鱼儿有非常明显的趋温性,哪里温度高它们就在哪里栖息。建议选个深浅交界的钓点,不管是鱼儿到浅水区觅食还是到深水区躲避低温,这里都是必经之地,把钓位选在这里渔获是不会让你失望的。钓点的选择和之前也会明显不一样了,水温低于15度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背风向阳的钓位了。建议选择水域面积较大的区域,大水域对温度变化的抵抗力要比小水域要强很多,温度更稳定,鱼口也更好一些。
2,有条件可以多打几个窝子,不要死守
温度变化快,鱼儿也就跟着温度走,所以建议有条件的钓友多大几个窝子,最起码也要打2个窝子,一个深,一个浅,看看鱼在哪里聚集就钓哪里。在更冷的时候鱼儿甚至会抱团聚集在一起取暖,都不怎么活动或者只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活动。如果你选的钓位选错了,可能鱼群没到这里来,那就悲剧了。如果是传统钓就更方便了,打上几个窝子轮流钓,每个窝子钓3-5条鱼,这样轮番来几次,渔获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
3,小钩细线是时候用上了
虽说现在还是秋天,但对很多地方来说温度下降得比较快,和冬天的区别并不大,鱼儿的活跃度也很低了。用小钩细线能够让信号出来得更加清晰。因为钩子小饵团就小,重量就很轻,鱼儿只需要轻轻一吸就能将饵料吸入嘴里,出来的动作比粗线要清晰多了。尤其是在温差比较大的天气,鱼儿需要调节体温,觅食欲望不高,即使吃饵嘴巴也长得很小,鱼钩太大饵料比重太大了根本没办法吸入嘴里,用小钩细线的效果和粗线完全不一样。
4,调钓上调目一定要低
调目越高浮漂上升的拉力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鱼儿想要把饵料吸入嘴里,那么口腔产生的吸力一定要大于浮漂向上的拉力和饵料的重量。调目越低浮漂向上的拉力就越小,鱼儿将饵料吸入嘴里的力气就更小。这也是很多钓友不明白为啥老钓友在鱼口不给力的时候反而喜欢用调平水钓2目的原因。因为在这种调钓下鱼儿只需要克服饵料的重量就能将饵料吸入嘴里了,浮漂的动作反而比调高目清晰很多。
5,温度急剧变化的时候不要出钓
其实很多鱼不怕低温,就怕温度不稳定,只要它们适应了这个温度,鱼口还是很给力的。但是秋冬转换之际寒潮隔三差五的来一趟,有时候还神奇的来个升温,这都是鱼难钓的原因。除了寒潮来临之前或者刚来的时候水温还没降下去的时候有一阵鱼口以外,其他天气突变的时候浮漂基本上都是定海神针的节奏。尤其是刮西南风或南风升温的时候,很容易欺骗钓友,看起来温度高了鱼口会好,实际上这时候鱼特别容易上浮,饵料送到嘴巴边上都不会吃。
最后:随着温度的下降,鱼儿的活跃度也会明显下降,发窝的速度也明显比之前慢很多,咱们要付出的耐心也要更足。出钓时间上尽量选择上午10点以后,这时候水温才会慢慢升上来,发窝速度也快一些。不然一大早出门,还是照样要等到11点才有口,那又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