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来、随着气候转冷温差不断的增大,作钓的时间也日渐减少,这不一有空就往江边凑热闹、当然了也少不了打几竿!
江河水域水长流、水水温稳定,不像湖库坑塘深浅水的水温温差大,但深水藏鱼众所周知、虽今深水区被占去、但既然去野战怎么少得了或忽略掉有草的地方呢?
枪组:4.2+2.0+0.2PE+3号伊豆!(子线10/15)浮漂吃铅2g、2~5目(深水区单钩触底、走水至浅水区滑铅20cm)
弹药:九一八+原塘颗粒粉+拉丝粉(搓拉饵)
战场:白沙江江湾缓流区,江心水流与小迴湾结合部(土话叫钓水丝)水深1.2~1.5m
战时:14:00~17:30
战况:水色混浊、轻口、滑口!
战绩:护里无鱼!
3号伊豆都用上了、很明显是奔鲫去的。
曾不止一次去观察、也不停在练,很多时候相邻的两个钓位、同样的鱼情、同样的线组、同样的饵料、同样的钓目、同样的顿口刺鱼,却一个鱼获多、一个鱼获少,这问题出在那呢?
各位觉得这嘴巴朝下长的能一口吞得了下面钩上的饵料吗?
这种鱼吃相、急速轻顿快速斜拉黑漂、遇到就是不是该用拉饵了
且拉小坨、打眼红的、轻口时也一样!
问题是不是出在上饵上呢?
那对了、应对不同的鱼种和适口性,需在上饵这看似微乎其微、但影响严重的环节中去做出调整,
小杂鱼不多时可以随便挂、齐不齐整规不规则没那么讲究!
小杂鱼多时、顺齐整些!
有大鱼的进窝、鱼口少要诱鱼、快速穿过水层时,搓点大饵!
对、化老的手法,三指一捏、捋顺,抛竿下水铅坠先下拉动饵料、沉底的过程中钩柄方的饵料溶散更快些、避免饵料没到底就掉完了!
增加雾化和诱鱼效果还可以粘点味精!
大口时拉大坨
嘴巴都被钩烂过了还吃?
老滑鱼时、搓粘搓细(搓粘减慢溶散、避免鱼吃饵时吞了吐、吐了吞反复试饵、搓细便于吸入口)
还有散炮、鼻涕饵、虫饵、颗粒饵(原粮玉米、麦粒、颗粒饲料等等)生鲜饵(肝肠之类的)小鱼小虾、青草水草、拟饵
………………
等等等等都各种各样的上饵手法,这里仅说了个人常规作钓常用搓拉饵的一小部分方法,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当然了!在应对各种鱼情变化和鱼群吃口特点,除了在竿线组浮漂钩组饵料上作调整外,更多体现在一些平时最看不起眼(比如上饵时手要轻、持竿轻提轻放等等)但对作钓过程中也十分重要的细节上!
学习收藏
高手3
顶上首页!
悟鱼道Orz……
吃亏多!
配合抛竿手法才好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