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正因为这样,东西南北气候相差比较悬殊。而气候,气温包括水温往往是决定鱼儿活动及摄食的重要因素,根据季节的变换以及地域的差异,鱼儿的摄食行为也是不同的。
还在蓬头稚子学垂纶的年纪就听老一代钓鱼人说过“七上八下九归中”的话,这是我们当地夏秋鱼类活动行为的一句谚语,意思是:阴历七月份之前,鱼儿还会溯水上游,进入阴历八月仲秋过后气温转凉,鱼儿开始往较深的水域洄游,到了阴历九月过后气温明显下降,鱼儿们开始聚集于深水区域活动。
所谓谚语,也就是人们对生活实践的总结,言简意赅,赋有道理。
不少老铁问我,每次看你帖子发觉鲜有空军岀现,是的,在野钓资源匮乏的当今,当面对一片水广鱼稀的水城时,首先不要盲目下竿,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根据气温、水温、鱼情等诸多情况加以判断、分析岀哪儿是鱼儿活动及栖息场所,只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下竿才会有所斩获。
姜太公钓鱼只是典故,不要拿此来自嘲,也不要借此为每次空军作解释,钓鱼,与其说是技术活,倒更像是脑筋活,只要你肯动脑筋,那么就会活出方寸天地。
罗家溪的板鲫让我沾沾自喜了好几天,以至于旅游途中还在常常把她思念,睡在宾馆床上还梦回溪边,约见我那漂亮的鲫妹板板,归来后迫不及待地往溪边赶,数日不见如隔三秋般,只是我蓦然发现,一切都已改变,心爱的钓点已被可恶的网工们无情地蹂躏、摧残…
好在我可非同一般,我可是开心瓜子鲫!所以说,只要有鱼的地方必然有我,有我的地方必然有鱼。
溯溪市上,我把钓位选择在距上次钓位约三百米的位置,这里是个水下布满暗草的浅湾,不是说九归中吗?嘿嘿,钓鱼的奥谜就在这里:早晚三迁,鱼儿溜边,加上水下暗草密布,网工们无从下手,这无形中给鱼儿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天然庇护,要不谚语怎么说,钓鱼不钓草等于是瞎跑呢,所以说辩证看问题很重要。
在左右水下暗草的缝隙处各打了一个维它米窝,水深分别在八十到一米的样子,蚯蚓作饵,大家明白秋冬季溪河垂钓,蚯蚓,红虫永远是第一选择,不为什么,因为此季节鱼儿需要储存能量增添高蛋白,为过冬作好准备,而蚯蚓红虫正好含有高蛋白物质。什么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上鱼就是真理,你不上鱼神马都是浮云!
不到半刻钟时间浮标就有了反应,标准的鲫鱼口相,信手场竿,开张大吉。
只要气温适宜加上昼夜温差不是太大,当然最主要的是选对了钓位,上鱼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今天钓位虽然在藤条缠绕、枯枝覆盖的斜坡上,歪坐在钓椅子上有些不舒服,位置偏高,起鱼有点困难,好在今天用的是四米五硬竿,不太碍事,不错,只要上鱼,这点小事算什么呢。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两个窝点水都比较浅,所钓起的鲫鱼比上次深水作钓的鲫鱼明显小了一大圈,只能算是小板鲫而已,不过个头还是比较匀称的。
两个窝的鱼口都比较好,从早上八点半下竿到中午十二点收竿,三个半钟头时间,四斤左右鱼获还是过得去的。
为什么说上次垂钓的钓点被网工们彻底破坏了呢?因为上次那个钓位两边虽然也有水草,而且还有倒在水中的柏杨树枝,这些都给鱼儿们提供了很好的庇护,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也就是那一段河道太窄,网工们只须将钓点两端用网栏断,坐在小船上拿竹杆用力啪啪敲打水面,水下鱼儿便会惊慌失措四处逃窜,纷纷撞在陷阱之上,更可恶的是这帮家伙收鱼不收网,每天都来敲打一通,察收鱼获走人,所以说钓点被搞得稀烂。
今天的钓位河道比上次宽了三倍以上,而且水下以暗草为主,即使网工们放网,网脚也会被暗草挡住,下不到底,自然也就很难捕到鱼。
虽说垂钓以娱不为鱼,但如果能娱鱼双享何尝不是一件快乐之事呢。
当然钓鱼是要动点脑筋的。
看来大师爆护是有原因的,钓鱼还真是技术活,像我这种靠屁股决定鱼获的二把手,注定空军的几率大的多
发个位置,大家都去体验下
漂亮的鱼获
我怕僧多粥少,不够大家塞牙缝,不好意思啊
资源固然重要,钓技也不可少,只是大师太谦虚了
谢谢大师点赞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看你的文章,不该是小肚鸡肠
有点瓜子鲫肠,哈哈
哪有瓜子鲫熬汤得
好,资源共享大家乐!凉亭坳乡罗家溪村,不过网工骚扰严重。
激将法没有用,我的帖子基本上是透明的。
凉亭坳沿着209国道都被你搞了个遍,啥时候再探老里碑
老里碑搞起
凉亭坳沿着209国道都被你钓了个遍了
我是来提意见的,钓这么多鱼,下次叫上我。
所以我钓起些鱼算正常不过的事情,太熟悉了
大师若来钓鱼,当尽东道之宜
千山难阻望乡愁,物是人非断溪流。溯水深坳洄沟钓,野味还魂亦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