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竿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钓鱼的战果。依据鱼儿咬钩的种种形态,以及浮漂运动的八种漂相,简述提竿时机的把握。
点漂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
1 鱼儿从水中任何方位游近饵钩,其动作波及水压变化浮漂出现上下晃动,左右摇摆,然后暂时静止,说明鱼儿未咬钩,不能提竿。
2 当鱼儿围绕饵钩前后、左右转悠或用身体蹭或用尾鳍扇打饵钩,浮漂出现轻微左右播动或上下抖动,后复原位,说明鱼儿未咬钩,不能提竿。
3 当鱼儿拱饵或尝饵时,往复吞吞吐吐,浮漂快速上下微微颤动后复原位现象,说明鱼儿正式咬但应高度注意,一且出现浮漂快速向下一顿或慢慢向上一送,应立即提竿。
点漂漂相一般把握:上下点动两次后,第三次就得提竿。
顿漂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
漂立稳后,在原漂位的基础上出现快速有力地向下一顿的信号。这种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是中鱼率最高的时机,一定不能错过这大好时机,应抓住快速有力地向下一顿瞬间,及时提竿。
送漂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
这种漂相无论是小送漂还是大送漂,斜送漂还是倒漂,都是鱼儿咬钩后的表现,不能错过时机,马上提竿。但是,悬坠钓法,大送漂亦可能是双钩无饵了。
黑漂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
这种漂相不管是直沉黑漂还是斜沉黑漂,都是鱼儿吸饵咬钩的表现,应及时提竿。但是,往往在小杂鱼闹钩时,也会出现这种漂相,提竿不得鱼。区别在于小杂鱼闹钩的漂相有点“贼”,好似迪斯科动作。
走漂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
这种漂相是鱼儿已经咬钩,拖漂游走了,应立即提竿得鱼。晚了,一是跑鱼,二是鱼儿吞钩部位过深;摘钩困难。
闹漂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
顾名思义,不能提竿。应采取措施驱赶小杂鱼离窝。闹漂中发现浮漂未到位而横卧,是鱼咬钩表现应及时提竿。
异常漂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
这种漂相突然发生倒漂或黑漂是鱼儿咬钩表现,应立即提竿。缓慢动作,是水底水深探测不明,有凸出障碍物或坑洼处,应重新抛竿。这些方位水下往往藏有大鱼,虽然易挂钩,但不能放过。
小漂漂相提竿时机的把握
这种漂相是垂钓者最难把握的。一般把握:浮漂连续动作,上下二次以上是鱼咬钩表现,应及时提竿;浮漂间断动作,不是吃饵动作,不能提竿;有时突然跳上跳下,也不是咬钩表现,不能提竿。下面扼要分析一下产生小漂漂相的原因。
出现小漂的原因很是复杂,涉及到季节、溶氧量、水域温度、风向、饵料、钓法等多种因素,但主要应把握五点:
1 调钓过钝,鱼儿摄食容易出现小漂漂相。调钓过钝直至坠子微沉底钓法,其子线弯曲和双钩饵贴底。在不利环境条件下,鱼儿用同等力摄食,因其要消耗一部分力用来牵动坠子自身之重力或克服子线弯曲之阻力,使浮漂运动的漂相幅度比正常更微小。此时鱼儿吸饵咬钩容易出现小漂漂相。
2 天气骤变鱼儿摄食容易出现小漂漂相。多发生在春、秋、冬季天气善变的季节或夏季风平浪静时。气压越高,水中溶氧月底,季节由暖变寒,水温由高降低。在这种恶劣环境条件下,水中溶氧量低,鱼儿感觉不舒服,不活跃、不贪食,此时鱼儿咬钩最容易出现小漂漂相。
3 非高峰期鱼儿摄食容易出现小漂漂相。鱼儿摄食高峰,一年之中为春、秋,一天之中为早、晚。除此之外,鱼儿在非高峰期,或因饵食丰盛,饱食不动,遇食不理,没有食欲;或因天气炎热,水中缺氧,烦躁不安,无心摄食;或因气候寒冷,温度太低,鱼儿懒惰,食欲不振;或因池水水质变坏,鱼摄缓慢。在这些较差环境条件下儿吃饵不积极主动,既不狠又不猛,往往出现小漂漂相。
4 钓滑的鱼儿摄食容易出现小漂漂相。有些人工养鱼池,面积太小,鱼儿又被钓滑有畏惧感兼之水质变坏,食饵后小心翼翼地含饵少许上浮或下沉或就地吃掉。在这种人多嘈杂环境条件下,鱼儿咬钩浮漂反应是小漂漂相。正因为小漂漂相表现为非常微小,往往使垂钓者提竿不是,不提竿也不是,弄得手足无措,到头来起竿一看饵食却光了。
5 特定条件鱼儿摄食容易出现小漂漂相。即大饵球与小饵球,小饵球容易出现小漂;深水与浅水,深水易出现小漂;有风天与无风天,有风天容易出现小漂;野塘与人工养鱼池,人工养鱼池容易出现小漂;瘦水与肥水,肥水水域容易出现小漂。
熟悉了鱼儿咬钩的种种形态,掌握了形形色色的浮漂漂相,综合运用鱼儿咬钩与浮漂相关联的信号,提高钓技,及时把握提竿时机就能取得垂钓丰硕成果。
长知识了
也洗了收藏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