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0月16日,18:00-22:30
地点:杭州下沙文津路北段河道
天气:偏凉
设备:4.5米杆,4.5米1.2主线,3号袖有倒刺,0.6子线,无崖子DW-503(1.77G),调二钓一
饵料:龙王恨,锦龙爆钓A,腥香
鱼获:10条小鲫鱼
上鱼速度:30分钟/条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江湖上就留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天气转凉后的深秋,将是钓鱼人收获大板鲫的时节。
一位而立之年的钓者正在为捕获大板鲫而准备着。精美的鱼护只为保持鱼获的新鲜,沉甸甸的抄网用于应对过斤的大鱼。
一阵秋风一阵凉,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晚了一些。白露后的杭州,终于迎来了略带寒意的一天。钓鱼人,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情绪。
简易的晚餐,将肚子填满。在夜光下,集中注意力观察浮漂的微妙起伏,将消耗大量的能量。饱餐后的钓鱼人,才无后顾之忧。
文津路北段的河道,给钓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次满满一桶的鱼获,已经限制了钓者寻觅新钓点的探索精神。
大桥下方,河流交汇。轻微的走水,向小河倒灌而入。钓者放下沉重的背包,将装备铺满了整个堤岸。
2米7的小竿显然无法承受深达3米的河水,4米5的钓竿方能将鱼饵送达河流底部,在最佳位置吸引来往食客。
香饵已备,窝料已投,钓椅已稳,抄网待命,即使接近2克的铅皮也只能缓慢得将香儿压入水中。一个大顿口,钓者收获了第一条鲫鱼。旁边钓友送来了羡慕的目光。
钓鱼如同生活,哪来这么多顺风顺水。连续地钩底,夜光漂被无情的地留在了水中。懊恼不已,却未能阻止钓者垂钓的心。
全新的钓组无意间将夜光漂钩上河岸,失而复得的惊喜,让钓者燃起了继续垂钓的信心。
偏离窝点下竿只为避免钩底的苦恼。轻微走水带来的虚假信号,让钓者频频扬竿一无所获。一根木枝上岸,似乎抓住了水中原凶。
9点已到,鱼未多少,重新打窝,若无好转,10点收杆。9点40连竿三尾,一次双尾,鱼窝已聚,甚是欢喜。
再次钩底,打散鱼窝,幸得线组,完璧上岸。钓友收竿,吾亦同归。细数鱼获,恰好十尾。
总结:
1,变是台钓的精髓。没口,空竿时可以选择划动浮漂,调灵调钝,直到上鱼。
2,3米水深作钓,易用吃铅2G以上浮漂,方便鱼饵快速到底。
3,钓鲫鱼,只拉顿口,上浮一概不拉。
4,窝还是要打的。打重窝的精髓是钓鱼人共同的实践财富。
精品
这么近晚上试一下
你是海宁的?
谢谢?
鱼大不大。想钓了也很近。精品啊。
盐仓八号桥
好文采
好文采配好鱼货
下次跟你一起去玩啊,我也是下沙的
用什么打窝
红虫颗粒
好啊
水质咋样
还行
鱼获给力哦
好文采,宛如一档“舌尖上的美食”
路过、看过。 《野钓公约》不是法律、规章,它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主张。(杨秀鸿)
峰回路转
大鲫大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