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之所以喜欢秋季,就是因为秋季水温合适,水中的食物比较丰富,各种各样的鱼都会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存储足够的脂肪,所以平常难得一见的大鱼在秋天也能隔三差五的遇到。但是遇到大鱼不一定就能把它钓得上来,如果你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者没有意识到大鱼进窝,还以小鱼的信号来提竿,就很容易锚到鱼或者直接吓走鱼。又或者说在用的线组比较小的时候大鱼进窝了没有及时更换线组,导致切线跑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要懂得通过一些细节来分辨大鱼进窝的信号,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跑鱼。不要以为这很难,其实大鱼进窝是有比较明显的征兆的,老钓友甚至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1,一团鱼星在窝子周围徘徊
不同的鱼种发出的鱼星各有不同,这里不需要钓友们把每种鱼星都记牢,只需要知道,鱼星的泡泡越大,鱼的个体就越大。比如说鲤鱼,泡泡都是一团团的,如果鱼星像脸盆那么大团,那多半在5斤以上。这时候就应该抓紧机会换上更大的线组,顺手把饵料揉得粘一点(因为鲤鱼太狡猾,吃饵前会反复试探),重新挂上饵料等黑漂就好了。可能有些时候鱼进窝是没有鱼星的,比如说水底地形是砂石底,鲤鱼进窝就很少有鱼星。但是咱们还可以通过别的环节来观察
2,浮漂突然安静下来
在自然是水域一般都是小个体鱼比较多,比如说小奶鲫,小杂鱼,总之大多数时候都是半斤以下的多。但是突然来条大鱼(甚至一群个体比较大的鱼),窝子里会有个短暂的安静,就好像之前闹腾得很欢快的杂鱼,小奶鲫都没动作了。甚至说之前还经常有截口的,现在直接饵料就能到底了。这多半就是大鱼进窝或者个体比较大的凶猛鱼进窝了(黑鱼,鲶鱼,甲鱼之类的)。
其实小杂鱼的胆子是比较大的,如果进窝的其他鱼种个体不大,它们也不会太害怕它。很多钓鱼甚至都钓得过双尾,一条小黑鱼和一条小奶鲫。只有进窝的鱼身体超过它们数倍,感觉到毫无胜算的时候小杂鱼们才会退避三舍。
3,浮漂的动作和之前不一样了
鱼和鱼的习性不同,吃饵的漂相是不一样的。当然,浮漂幅度的大小也和鱼儿的活跃度有关,活跃度高,吃口就干脆,活跃度低,吃口就慢吞吞的,有气无力。在正常情况下大鱼没进窝之前,小鱼吃饵的动作是比较夸张的,一些小奶鲫吃饵时浮漂运动的幅度非常大,几乎和杂鱼没啥区别。但是大鱼进窝后,并不会马上给你拉黑漂,一定会先进行试探,浮漂动作很小,比如说一个小顿口什么的,这个试探的过程甚至长达半个小时。如果你在这个试探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是大鱼进窝,甚至以为是鱼口弱了下来要抓小口,那就麻烦了。运气好点会出现提竿锚鱼,能让你过几秒钟的瘾,运气不好直接把鱼吓走。
结束语:秋季是个很容易遇到大鱼的季节,只要资源不是差得离谱,总能隔三差五的碰到一次大鱼进窝。很多时候钓不到大鱼并不一定是没有大鱼进窝,而是大鱼进窝了你却没发现,然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大鱼脱钩,切线。要是换了我是条大鱼,我只会对你说,别怪我没给你机会,是你自己把握不住,我总不能跳起来提醒你吧。
分析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