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钓到大鱼时:
1, 上鱼后应立即立杆与身体保持60-90度夹角并稳住钓杆:这也是钓大鱼不能钓得过远,过深的原因。钓满竿上鱼后无法立竿。60-90度夹角会使渔竿形成大张弓。如果不能形成大张弓,拉力会集中在钓钩和钓线上。当与钓竿成为直线时就是拔河,不是断钩就是断线。运用大张弓的弹力拉鱼,拉力会集中在渔竿上。由于大张弓是正园形,鱼因此而受到垂直向上的拉力。拉力的大小随鱼的拉力增加而增加,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鱼通过钩与线拉竿产生拉力。如果我们再用大于鱼的拉力用力提竿的话,无形中增加了作用力,从而使拉力迅速接近或超过钩,线,竿的极限拉力而造成脱钩,断钩,断线或断竿。这就是为什么要用渔竿自身的弹力拉鱼的原因。由于鱼的拉力使渔竿产生弹性形变。这种因形变产生的弹力使鱼的拉力不能迅速达到渔竿弹力的极限值,而是逐渐接近渔竿弹力的极限值,从而缓冲鱼的拉力对渔竿形变的猛烈冲击。当鱼的力量小于垂直向上的拉力时,鱼头会自然被向上拉起,鱼身失去平衡与方向而不能游动逃跑。为了保持平衡,有向四周游动逃跑机会,鱼本能地头向下用力克服钓杆弹力而达到暂时的平衡。由于鱼的力量小于钓杆的持续弹力不能达到鱼身平衡,又只能向下用力达到平衡。如此反复,这时会看到鱼在水里打跟头。随着体力的消耗自然被钓杆的弹力拉上水面。在上浮的过程中钓杆的弹力减弱,所以应向上举杆,尽量保持一定的弹力,不至脱钩。让鱼漂在水面上,这样做可让鱼缺氧,束手就擒。
2, 当鱼的力量等于钓竿垂直向上的拉力时,由于二力平衡而保持相对静止,俗称“打桩”。为了避免加大渔竿受力就只能保持渔竿高度与弧度不变,俗称“稳起”。这样就给鱼有喘息的机会。鱼会猛烈向下用力,其拉力会迅速接近渔竿的极限弹力。为了减少鱼对渔竿拉力就只能降低渔竿高度让鱼触底而停止用力或减少用力。这种保持弧度不变又要降低渔竿高度的做法,使拉力不大于渔竿的极限弹力来保护钩,线,竿。如果这种做法仍然达不到目的,也就是说:鱼的垂直拉力大于渔竿的极限弹力就只能是脱钩,断钩,断线或断竿,这时软竿比硬竿强。把握渔竿的极限弹力尤为重要,钩线竿的抗拉强度应基本平衡才对。当拉力减小时鱼就会有机会向四周快速游动,冲击线组。改变钓竿的拉力方向会拉翻鱼身使鱼失去方向与平衡而造成回游,这时硬竿比软竿强。如此反复,最终束手就擒。如果极限弹力不能拉翻鱼身使鱼失去方向与平衡而造成回游的话就只能是拔河。其结果是脱钩,断钩,断线。拔河不会断竿。
3, 鱼不是没有力,最好的方法是让鱼失去平衡,失去方向因而用不起力。通过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才能有效保护线组,消耗它,控制它,最终捉拿归案。这就是钓鱼的魅力所在。
贵州省榕江县钓鱼人郭山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认真学习,天天钓鱼
感谢楼主精彩分享
谢谢分享。
学习了
感谢分享
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学习,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学习分享谢楼主
学习分享了
看了
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