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中,蚯蚓是很好的万能鱼饵,特别是在冬季钓鱼时使用活饵作钓会比商品饵效果更好些,那么蚯蚓在使用中 又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一、蚯蚓“瘟”了最好不用有一次一位钓友蚯蚓带少了,找我要。我把蚯蚓盒子递给了他,让他自己拿。谁知他把蚯蚓倒在手心上看了看,说:“哟,你这蚯蚓有点儿瘟!我去看看他们有没有”。说完随手把蚯蚓倒回盒子里又都还给我,找下一家去了。我觉得有意思,就抽出条蚯蚓放在手心看,确实是活力欠佳。那蚯蚓放在盒里几天,已经变得少气无力。蚯蚓还有瘟与不瘟了一说,这可是我原来不曾注意到的事。
可是,蚯蚓瘟一点儿,这有什么不行吗?我小时候钓鱼用蚯蚓,从来都是掐成小段用,把钩尖包住即成,用整条蚯蚓钓鱼,也不过是二十来年的事,从来没有留心过钓鱼用蚯蚓还有活与不活的问题。于是,我开始留意两者的区别。这一上心不打紧,原来两者差大径,从此只要有得选,再也不用瘟蚯蚓。特别是鱼口好的时候,哪条有活力哪条先用,活力不够的放一边去。钓友钓春鲫在本地是出了名的,哪一个热场子都会提到他的名字,说他曾经钓了多少多少。而且令大家不解的是他也是钓蚯蚓,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花儿。我有一次观钓,坐在他身边看了一会儿,好像看出了其中的名堂。原来他用蚯蚓特别奢侈:大蚯蚓只用尾巴不用头!他的蚯蚓盒子大,里面的蚯蚓够我用一个星期。
上钩时,每条蚯蚓都留下长短差不多的一截尾巴,余下的上半部分弃之不用,他的钓位,地下一地蚯蚓头,而装在钩子上那截尾巴直扭,用钓鱼人的行话说,状态超佳。这样用蚯蚓,配以大窝强力诱鱼,哪有不胜出的道理。
二、被鱼咬过的最好换掉如果一条蚯蚓钓起过一次鱼,最好换一条新鲜的,哪怕钩上的那条还会动。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老虎用撒尿来标识领地,鱼口留在蚯体上的物质是不是也含有识别信息?当年我的前辈钓鱼人,常用一条蚯蚓钓几条鱼,但是那时钓点钩,人为的把钩子不停地上下掂动,还有就是他们教我再次把这条蚯蚓抛入水中之前,要对着钩子喷点自己的唾味,说是去去味。现在看来,老辈人认为鱼咬过的东西,会留下信息,影响下一条鱼咬钩。
这事我留心过,从鱼口里拿出来的蚯蚓,伤了的不用说,就是活力依旧的,再次放入水中,鱼咬钩的节奏会聚然迟缓。所以,要想钓得快,一条蚯蚓最好不用二次。从上鱼率看,新装一条蚯蚓比二次使用更节省时间。
三、用大选小要看对象鱼
钓鱼大蚯蚓好还是小蚯蚓好?对这个问题,经常听到相左的意见。其实,也许两者都是对的,同时两者都是错的。对与错是有前提的。用大蚯蚓还是用小蚯蚓,这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对象鱼有多大。
你会了解蚯蚓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用处,实在不可以一概而论。铁佛寺水库今年上的鲫鱼,小的不上两,十中有七,大的可上斤,百里挑一,其余的是二三两的。出鱼大小一般呈区域性,这一区域出的鱼普遍性的小,那一区域出的鱼普遍大一点。
有钓友甚至于十分肯定地说鱼的大小分钓位,这个钓位上的鱼大一点儿,那个钓位上的鱼小一点儿。我留心了一下,大小分钓位说也许有其道理,但可能另有其原因:钓者所用蚯蚓的大小不一样。有个出鱼较大的好钓区称作粮行湾,那天我坐的那个钓位据说是上鲤鱼,不怎么上鲫鱼,可是鱼开口后的二个小时,我却钓到35条瓜子鲫。身边的一位钓友的钓位被认为瓜子鲫特别多,可是他那天却只钓到十多条,并且多是二三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