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六日
黎明,环湖大道路灯通明。单行道,两边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等绿植茂密,非机动车道被绿植挤占不少,鱼虾小贩立在防浪墙外,车也停在那儿,开车得特别小心。
东北风,三级。湖水动荡。到双堤停车,下去看水。那片草地涌动摇晃,草前湖浪不小。继续前进,到玻璃房西边的那片野藕地再次停车,越过防浪墙,下去。这里也不中,莲藕、芦柴茂盛,把湖水与湖岸隔得很远。竿子伸不到湖里。
还是老地方。奇怪的是,别的地方浪大,这里往往不大。是地形奇特,阻住了风,还是那大片的草地阻住了浪?好几次都是自取水泵站那里撵过来,别地方不行,这里行。
北偏东风,预报三级,控竿容易,浪也不大,漂相明显。
水又少了一些。
十分钟之后有口,第一竿提的双飞。
鱼口简直是疯了!下钩就咬,提竿就有鱼,竟然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钓双。此后就是那种快速连竿模式。
我总觉得钓鱼也是“靠天吃饭”,能否钓到鱼,决定因素是天气和水,不是所谓“大师”的技术,技术不是决定因素。同样是晴天,风,风向,气压,气温,水质,季节等等这些因素如果对鱼来说都很适宜,则钓获就好。否则,别说什么“大师”,就是“钓神”也没辙。同样是阴雨天,有时能钓到,有时钓不到。决定原因也还是天气水质和环境等,因为钓者能否钓到鱼,取决于鱼能否开口。不像人家渔民,鱼不开口,照样捕到,因为撒网不需要鱼开口。
当然,同样适宜条件下,大师的底窝料钓饵高超的技术,会起到较大的作用。我钓的少,大师钓的多,是技术有高低,但前提必须得有鱼开口需要的那些条件。
你说呢?
扯得远了,回到今天的垂钓。
整个上午,鱼口一直很好。钓饵对路,就一直用蚯蚓。绝大多数是鲫鱼,钓到一条鲤鱼,三四两,放了。
刀鰍又来了。
十一点半收了。下午有事。
放小留大,带了些回家炖汤。
九月七日
西北风,下了引湖大桥左转,一路过去,湖浪较大,不可停留。到了昨天的地点,高坡和挡浪墙挡住了风,湖里水平如镜。
斜着打了一个窝,避开阳光照射到水面的反射光,窝料老坛。在这里,羽毛球打窝器一下就行,打多了是喂鱼,不是诱鱼。
下降的湖水再次涂改了岸线,水泥坡上的水印比昨天又后退了。湖水的不断下降对钓鱼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仅仅数分钟,打窝的地方就有鱼花了,下钩就上了俩!
旁边来了位钓者,台钓。钓台支在水里,靠近了一片草。他也时间不长就上鱼了,一上午,他有十几次钓双!
我也有好多次钓双,反正,鱼口好得一塌糊涂!令人觉得不是在野钓,而是在玩黑坑。
当然,鱼都不大,两鲫,奶鲫,不知怎么了,有那么多!最大的二两吧,当然,水下可能有更大的,但我们没钓到。
如果你就是图个乐子,那这里就是可玩的。卸鱼,上饵,下钩,提竿,再卸鱼……,频率较高。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小的,你就放它回家,让它长大,佛说,此乃积德,积善,可以康健身心,亦可益寿延年。大的,你就拿回家,或炖汤,或烧成杂鱼锅贴,犒劳你辛勤善良的家人,佛也说过,世间万物皆有定,世间万物皆有用,因其定数,物尽其用,此乃世道伦常也。
有一阵子,西北风转成了北风,风掠过水面,水面有了波澜,推波助澜,鱼口更加活跃。
一个窝子,一般可以钓一个小时左右,获鱼二十条左右。不用再守它了,再打窝,或再补窝。休息几分钟,喝杯茶,或吸支烟。接着再钓。如此反复。其乐无穷!
一只白鹭立在面前不远的水草上。警惕的瞭望四周。另一只身形娇小,可能是放哨的白鹭的情侣,在它的右边低头觅食。
左边的那位钓者,把一上午钓获的鱼送给了他的同伴,同伴走了,他继续垂钓。有位妇女叫卖快餐,他买了一份。
十一点半,还有口,我也收了。
鱼获见下图。
没忘了带走垃圾。
是钓大鱼的地方
这个刀鳅到底好不好吃
退水以来,几乎没人在这里钓到大鱼,涨水时,大鲤鱼很多,乱跳,钓到的人也多。
没吃过,这种鱼钓到了取钩很麻烦,都是断喉或撕了,才能取出来。死了,扔了。
校长兄台屁股还是正的
下次到的时候微信发个定位给我,大叔,上天去找没找到
过瘾,次次都钓不少
厉害
校长威武
哈哈,不正哪行啊!兄台金盆洗手了吗,洗手礼啥时举行,我想参加祝贺一下!
好的,现在就发,我到了。
谢谢!
谢谢先生留言点赞!
大鲫大鲤
专业的!
真是巧合,我昨天下午就在先生这里钓的,认出来旁边搭钓台那位兄弟的伞了
高手,能说一下位置吗?我去骆马湖都找不到你啊
钓完再洗手,今年要推迟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