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白鳞南洋鲳,不如沂河鲤鱼香。”
沂河盛产一种红眼圈、红身子的大鲤鱼,山南海北都闻名。这种鱼肉肥、鳞薄、刺儿少,又鲜又美馋死人。沂河两岸不论谁家来了贵客,还是娶亲添子,喜庆宴上都少不了红烧沂河大鲤鱼。吃上这种鱼不单是享了口福,而且还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哩!亲友交往,沂河鲤鱼是上乘之礼;青年男女到了成亲的年龄,人们总是这么问:“快吃你的大鲤鱼了吧?”庄户人逢春节总是买张大鲤鱼的年画儿挂在屋里,预示往后的日子连年有余(鱼);巧媳妇、俊闺女总爱用大红纸剪个大公鸡、大鲤鱼贴在门窗上,保得全家大吉(鸡)大利(鲤)。沂蒙人这么喜欢沂河鲤鱼,到底是因为啥呢?
传说自古以来,沂河里的水族们安分守己,和睦相容,沂河风平浪静,两岸百姓安居乐业。那河水流的是奶,淌的是蜜,浇得沂蒙山区是地就能打粮食,连那荒山秃岭也变得草木青青、百花繁盛,怪不得沂蒙人恋土、恋家胜过爱生命。
不料有一年,从东洋大海窜来了一条大黑龙。这家伙张牙舞爪,横行霸道,一到沂河就称王称霸,强令众水族都受它的摆弄。大黑龙在水里作恶还不过瘾,又时常兴风作浪,淹得沂河两岸寸草不生,片瓦不留,黎民百姓不得安生!
沂河里有一条金鲤鱼,见大黑龙残害生灵,发誓要除掉这个老妖精。金鲤鱼搿 伙了青、草、鲢、鳝、鲇、黑、甲、鳊、泥鳅、螃蟹、蛤蜊和虾虫等,将恶龙团团围住,咬腿的咬腿,扯尾的扯尾,紧紧叮住不放松;大黑龙拼命地争斗,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斗了三天三夜,大黑龙眼看就要丧生,便“唰”地窜出水面,驾着乌云逃命去了。
恶龙走后,金鲤鱼变了个俊俏后生,化名李余,来到人间,帮着穷人重建家园。今日帮张家整地,明日帮王家盖房,白白黑黑忙个不停。这一天,李余和乡亲们正在坡里干活,一伙强盗杀来了。李余仔细一看,领头的山大王正是大黑龙变幻的人形。
原来那恶龙逃到了黑龙崮,化名赫隆,占山为王,招募喽兵。没过几天,赫隆乌合了上百名泼皮、无赖、贼子、亡命徒,干起了杀人劫财的勾当,害得山里民不聊生,村民纷纷外逃。今儿个赫隆领着喽罗杀到这方,不想又碰上了自己的对头。李余一见恶龙,恨得两眼冒火,立时带领种田的百姓,举着锄、镰、镢、锨涌了上来;四周村里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抄起家伙赶来追剿贼兵。赫隆见势不妙,急忙带着喽罗往回逃窜。李余领大伙儿在后面紧追不放,强盗们刚逃上黑龙崮,李余他们就把那座大山围得水泄不通。乡亲们决计放火烧山,霎时烈焰腾腾,山上的喽罗全被烧死了,赫隆吓得赶紧现出原形,又驾起乌云逃得无影无踪了。
大黑龙逃到沂河源头的黑龙湾,又在那里兴风作浪。李余得知后,就对乡亲们说:“不除掉恶龙,咱就不得安生。明日我下黑龙湾里去斗大黑龙,请父老乡亲每人预备两只箩筐,一只筐里装石头,一只筐里装干粮。等我钻进水里斗黑龙的时候,你们见大黑龙浮上来就用石头砸;见鱼虾上来就赶快扔干粮。这回咱一定齐心协力除掉那个老妖精!”乡亲们纷纷响应,分头去准备。
第二天,成万上千的穷苦百姓挑着箩筐来到黑龙湾,李余让大伙儿在岸上观战,他又变成金鲤鱼跳入水中。霎时间,只见河水开锅似地翻滚起来,浪涛夹着泥沙卷成了旋风,大黑龙在水里被金鲤鱼带领的众水族杀得难以招架,刚露出水面想驾云逃命,不想岸上的石头象暴雨似地砸来,打得它“嗷嗷”叫着又钻进水中;金鲤鱼它们一追到水面上,成筐的米饭、煎饼、山枣、野果撒下来,众水族吞上几口又急忙去追赶黑龙……这场恶战持续了九天九夜,最后水不涨了,浪不翻了,河底下漂出了一条血肉模糊的死黑龙,岸上的百姓见了顿时欢呼起来。
从此,沂河两岸的百姓重得安生了。可金鲤鱼在九天九夜的恶战中熬红了眼睛,血染了全身,所以沂河的鲤鱼是红眼圈儿、红身子。
打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格外喜爱沂河鲤鱼,它在人间成了“大吉大利”的象征。
(摘自《沂源传说》县政协文史资料室提供 王成君 周荣贤搜集整理 曾发表于《山东民间文史资料汇编·临沂卷》)
真不错
连神话都用上了
有意思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有故事啊。
倡导保护我们美丽的沂河家园,电工太猖獗了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欣赏了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有意思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