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精编 钩尖上的美食(二)原创:微微一笑

懒渔钓鱼微微一笑粉丝2019-09-05 23:17:54

窝子那些事儿

承上

大多数粮食 果子,不慎泡在水里,

在温度 细菌 大气压的共同协奏下,

滋长了酵母菌与本体的神奇媾和,

产生了自然界最原始的乙醇。

而正是这最原始的酒香,

告诉了水底的精灵们,

食物的来源方向。

人类无论怎么精心配置药酒,

永远不及大自然对众生的馈赠。

敬畏自然,遵循本源,

才是渔与鱼之间,

最和谐的共鸣.......

摘自 《钩尖上的美食(一)上篇 》

《钩尖上的美食(一)下篇 》

上期谜底:应去除 大黄 川芎 甘草 这三味药

启下

由于笔者长年混迹四川各大水库,主钓升钟水库,所以很多经验也仅来自库钓。如在其他水域不适,还请海涵,也请领悟本质,适时变通。

写帖子,如同打窝子,一次性写完,就把读者喂饱,吃饱了就走球或者复制粘贴进了手机,本文帖也就没了人气。

打窝的奥义就是把鱼诱过来,有得吃,又吃不饱,挑逗得它心急火燎,欲火焚身,欲罢不能。

如果你看本帖也看出这种心情,想把楼主痛扁一顿,两把菜刀架在笔者脖子上逼着写完而后快的冲动,

那么!

请记住这种感觉!

这就是你打窝将要给鱼营造的感觉!

窝子的发家史

打窝的前提是你选定的窝点周围要有鱼或者有鱼过路

如果既不是鱼道又不是鱼窝,

那么随便什么世界顶级土豪一掷千金把名贵窝料打下去,注定该空还是空。

所以,并不是窝子打好了,鱼就来了。

而是窝子位置打对了,鱼才来了。

这个位置主要由 1 地形 2 深度 3 远近 三个指标决定

很多钓友那是见水就慌慌,渔家接待老板顺手指个地方,或者自己随便选个看似宽敞舒适的地方,装备一摆,就开始打窝。

不测水深,不看地形,不问鱼情,把希望全寄托在这些自认为曾经凑效过的祖传秘方窝子料上面。

总错误的认为窝料的优劣多寡和鱼情成正比。

要知道,这些东西打下去就捞不起来,不要拿青春赌明天,狡兔还有三窟,多些自己留点机会,多备几条后路。

老祖宗有句名言:“说话留一半,来日好相见。窝子打一半,钓位好撤换”

窝子的发家史 之 调情

我先通俗的阐明两个名词的本质:

躺在水里的叫“诱饵”,挂在钩上的叫“钓饵”。

对!其实诱饵和钓饵在本质上可以是同一种东西,只是身处的位置不同,却有了不同的宿命。

窝料是“诱饵”,核心在诱。

如何能把鱼从四面八方忽悠过来,到窝子里来看一看,耍一耍,捧个场。

靠的是窝子料怎么吆喝,怎么搞营销工作。

所以,不要管鱼吃不吃这个窝子料,我们应先在诱上面动脑筋,把鱼忽悠过来再说。

这根泡妞一个道理,不管今晚能否翻云覆雨,

先约出来吃饭看电影是前提,饭都约不出来话......

就没有然后了。

能把鱼忽悠过来的方式取决于鱼对外界变化的感知器官。

1.嗅觉 (鼻子)

2.感觉 (侧线 鱼鳞等)

3.视觉(眼睛)

4.味觉(可以理解成舌头)

这四个感知器官的灵敏程度依次递减。

我们的窝子料主攻第一个感知系统——嗅觉神经。

比如路亚饵就是主攻的 2 3个感知系统。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做窝子料的核心就是“味道”,

味道的核心就是和对象鱼“对路”找到对象鱼的G点,

只要把握好了这个核心,哪怕你是石头 、泥巴做的窝子料,只要在不断的散发出对路的味道,一样能连绵不断的忽悠来鱼。

而我们常用的玉米 麦子 大米 什么的,在这个层面其实和 石头 泥巴 任何东西都无异,都是承载味道的载体而已。

至于留不留得住鱼,那是鱼被忽悠过来以后的事情。

始终要先看电影 吃饭,才可能有杜蕾斯的用武之地。

这个主次先后顺序永远得搞清楚。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只考虑诱鱼不考虑留住鱼的话,就拿香料稀释兑水(不稀释就太浓烈了,要把鱼呛死),揉在泥巴里打在窝点,就能诱来鱼。

例:有些地方喜欢把砖头泡在粪坑里几天 然后拿出来打窝,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只是笔者口味清单,未曾尝试。

只是这很不礼貌,把人家忽悠来了,转了几圈,找了半天都没搞头,扭身一走,尾巴一摆,再也不来,太目中无鱼了!而且鱼和鱼之间还会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的传播这个消息:“忽悠鱼的 忽悠鱼的 没搞 去了也没吃的 现在的人越来越没诚信了!”

作为一个钓鱼人,我们应对鱼保持敬畏和感恩之心,打窝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太忽悠人家。

毕竟它们是拿一命在博我们一爽!

窝子料里面还是要充满诚意。

而如果我们能有一点东西孝敬它老人家,让它能吃到东西,它就会赏脸尝尝,不好吃,马上吐球,好吃,则半推半就的捧个场, 赏个脸,说不定就黑你一漂。

而当第一条鱼尽情享用窝料的时候,

吃东西发出的声音,产生水波的震动,则会让更多的鱼感知(引发第二 第三感知系统的察觉)

远处的鱼便会窃窃私语“有个二愣子在不远处偷偷摸摸吃独食,我们去看看,揍它丫的!”

随之其他鱼便会寻味、寻音而来,参与这场海天盛宴过路鱼也会驻鳍留恋,参与其中,浑水摸玉米。

鱼和人一样,哪家馆子生意好,都往哪钻,不管好不好吃,鱼气是起来了。

如果看到大家都吃得欢,警惕心一下就降低80%,这和人类的盲目从众心理无二。

所以,好的窝子一定是先靠气味诱鱼,靠吃的留鱼,更重要是靠鱼诱鱼(这就像如今互联网热捧的O2O模式,靠用户体验晒图分享来获取营销价值),不断发展下线,让它们吃得HAPPY,吃得尽兴,忘记自己姓什名谁,全都象嗨了药一样疯狂。

这时,就算发窝了。

窝子的发家史 之 对路

当你把几大钓鱼论坛的饵料板块专区所有有文章翻遍以后,你会一头雾水,每个标榜自己祖传秘方帖子都恨不得拿性命保证自己的料是绝杀饵,但味型风格千差万别,古灵精怪层出不穷,脑袋都给你看晕,到底鱼爱吃什么?

我们先把“绝杀饵”这个命题放一边。

我们还是以敬畏和尊重之心来看待皆平等的生灵。

我们人类,

当还在1 2岁的时候,什么都敢往嘴巴里揉,能不能吃都敢先在嘴巴里过一次。

3 4岁的时候,就知道甜的好吃,苦的不好吃。

每个小娃娃都不爱吃苦瓜 病了不喝中药。

而我们成年人会,成年人的味蕾系统可以尝出苦瓜的苦中带甘甜味,知道苦瓜清热解毒。

知道喝中药虽苦,但是可以治病。

所以,趋利避害是天性,是生物的本能,吃的苦中苦是理性,是靠后天的岁月积累。

我相信释尊说的众生皆平等,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我把自己当成一条鱼,

把鱼来当人比喻和看待分析。

所以,我们制作窝子料的思路,就在当时的季节,想钓多大的鱼,来联想当时的季节,相应年龄段的大多数人能接受什么口味的为线索进行。

只要把握好了这个味型对路的原则,剩下的就是发挥你无穷的想象力。

中国人做菜将就的是意境!

比如:

盛夏三伏天,没空调,没风扇,热得要命。

一般的成年人都胃口不好,不想吃饭,非要吃,喝点粥,吃几根泡菜应付了。

所以我们在窝料 饵料的味型上配制也应以清香清淡为主。人要往空调房子钻,鱼也要往深潭钻。大家都是为了凉快~

冬至三九天,冷得打摆子,成年人一般就喜欢去搞羊肉汤,狗肉节,火锅这些去了。

所以我们钓鱼的窝料也应以荤腥味为主。

鱼有了这些动物蛋白,才有热量和御寒越冬的资本。

说到这里,有些咬乱犟钓友非要扯他就喜欢夏天最热的时候吃羊肉汤,三伏天跑郊外去BBQ烤烧烤。

遇到这种神级钓友,我只能说你爱怎么玩怎么玩,钓鱼享受的是过程嘛~

敬请期待 下期更新预览

钩尖上的美食(三)发酵玉米制作与钓法

一颗玉米,本就是个美人胚子,通过发酵进行的礼仪培训,会让他更加容光焕发,丰韵动人,不仅外表美丽,更会吹拉弹唱,吟诗诵经,善解人意。

而酒泡的玉米,就像是在电梯里看到了丰胸隆鼻的整形广告,跑去整了个形,再浓妆艳抹,虽然看得过去,但也仅仅只学会了善解人衣而已,始终经不起考验。

各位可以自己做个实验,把酒泡的玉米和发酵的玉米各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捞起来再闻闻。酒泡玉米早已索然无味,而发酵玉米依然散发着淡淡而醇厚的体香。

它本来就很美,我们只需要用发酵的方式激发并升华它内在的荷尔蒙就足够.........

.........

仅仅只是预览 猛料在下期

以后都是晚上发帖,白天最近太忙了。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牛逼。站个楼

很久以前成都

码字辛苦了!

很久以前成都

牛人!喜欢你的视频,钓鱼界第一幽默!

很久以前

赶脚在看“舌尖上的中国”;想鱼之所想,能够留住鱼的胃,才能得到鱼的身。

很久以前成都

只看不回,对不起大师无私奉献

很久以前成都

能找到鱼的"G"点!牛逼

很久以前成都

人,,,,,才!

很久以前成都

看的我想睡觉了

很久以前成都

很久以前长沙

巴士塞,我是不是应该适当收取点催眠费,哈哈哈哈哈哈哈

褪蘟茳鍸哈

看的我想睡觉了

很久以前成都

好文。

很久以前宝鸡

我居然一字不漏看完了

很久以前

高人

很久以前成都

很久以前成都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