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野钓中频繁切线的六个原因!看看你中招了没

渔鱼愚移余2019-08-15 07:44:17

钓友们在与鱼儿博弈的时候一些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切线,这是非常令人懊恼的,频繁切线,并不一定是挂底或大鱼进窝,好些细节没有做到位,出现切线是很常见的事情。

一、竿硬鱼大

遇见大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竿子太硬,当竿身的硬度达到一定调性时,线组就算放大点,稍大点的鱼,比如5~10斤的鱼,切线是很常见的事,因为鱼中钩后,在水中挣扎拖曳的拉力,加上水的阻力,实际上产生的瞬间拉力值,短时间能达到鱼体重的几倍;

但如果竿身太硬,完全不卸力,只能指望子线能完全抗住,但是有钩柄处和八字环处两处打结,那切线是很正常的事,如果经常喜欢野钓,那么最好用软调硬腰的杆子,立马就能改善切线的现象。

二、水草过多

现在野外水域,水情两极分化很严重,要么就有人精心打理,甚至在水底铺设了钢丝网,要么就是完全没人打理,水底什么都有,如果用的是台钓钓法,挂底了,挂草了,切2~3副线真的是常事,但是再多了,那就是思路有问题了,再不调整线组,钓离底,还继续头铁的和地球对抗,那就没办法了。

三、线组搭配不当

这是个很常见的问题,就钓组整体而言,鱼竿是给主线卸力的,主线要给子线卸一部分力,子线传导给主线拉力值过大,超出阈值时,断子线护主线和鱼竿,这就是子线的主要作用之一,主线太大,子线太细,或者是主线和子线太接近,都容易导致切线,普通的用法,子线线号是主线线号一半,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线组太短

有些钓友为了抛竿方便,喜欢把主线的长度,调的短一些,讲究的短一个子线,不讲究的则加上子线还短20厘米左右,抛竿也好,提鱼也好,竿稍总是弯曲的,这就相当于,一旦中鱼,子线时刻都是紧绷着的,切线的几率就比正常长度,要大很多。

五、抛竿太满

这是一个基本功的技术动作,因为竿子抛得太满,竿稍到漂座、到铅坠,完全是直线,鱼稍大,就会直接切子线,所以咱们钓大鱼时尽量别抛满竿。

六、绑线或收线时伤到线了

线组和鱼竿一样,平时都是需要注意的,在绑线时,有很多小细节不到位,很容易伤线,在实战时,一受力,就容易从伤线处直接断裂,正常情况下,一副子线不宜超过2~3次垂钓,就要换了,这是一个常规数值,不管多贵的鱼线,都建议按照这个频率更换。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线比杆短好抛吗……齐杆主线才好抛,略长无所谓,短了不方便

很久以前安顺

杆软点也无所谓,

很久以前安顺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