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记住视标的五个点(转

家和万事兴2015-04-21 09:02:47

用于手竿的浮标,一般在标体上部都标有一些色段,作为视标,俗称标尾、标尖子。钓者就是通过观察它在水中的升降来了解线组和钓饵在水中的状态和变化;并感知鱼就饵时的情形。如果我们在了解了浮标自身标点符号之后,根据浮标的性能,在标体上设定几处标点,就能更细微地观察线组在水中的全部动态,发现更多的鱼讯,使垂钓越发精彩诱。

一般人在垂钓时往往只记住视标上的两个标点,即一个“调”点,一个“钓”点。而我认为做为一名竞技爱好者,在垂钓时至少要掌握视标上的五个标点。因为在不同的标点处鱼来就饵时,标的动作各有不同;而相同的动作出现在不同的标点处时,不一定是有效鱼讯,见标动就提竿,不但空竿率高,而且会常常错过有效鱼讯。

A点:浮标入水后因铅重站立并有几拍的停顿时间,此时标体与水面相交点就是A点。A点也可以称为铅重点,铅坠以下的重力不包括在内。但是,A点不一定是浮标的重心点,如果铅坠较重,浮标会从重心点的上方立起。A点是钓者必须牢记的点,因为从A点起浮标已进入底层降讯的预警范围。

B点:钓者双钩不挂饵“调”的目数,就是浮标的B点。B点也可以称为监界点。按“台钓”理论讲“调四钓二”时,四目就是B点;“调五钓三:”时,五目就是B点。这种空钩调标法叫下调法,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调标法。我认为用这种调标法确定B点是比较盲从的,并且使B点失去了临界点的意义。

我之所以称B点为临界点,是因为B点对一名竞技钓爱好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在实际垂钓中从B点起,浮标下沉才是饵的重力所致;也可以说B点是称量饵重的起点。二、无论钓者想让单饵触底,还是双饵触底,或者是双饵离底,都要从B点开始调整浮标。三、在钓灵时浮标自然上升到B点时,就证明双饵已完全溶化,双钩恢复到调标时的直立状态。

“台钓”的下调法,如调四钓二时,因没有称量双饵重量,无法证实两目的排水量等于双饵重。所以钓两目时无法判定是单饵触底。如果双饵重小于两目排水量,浮标会高于两目,双饵等于两目排水量,双饵可能离底或下饵触底。当双饵重大于两目排水量,双饵会完全触底。同样是钓两目,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却有如此多的变化,而钓者只能去猜测,无法确定钓饵所处的位置,很是被动。

另外,钓灵时如双饵重大于两目排水量,当双饵溶化掉的重量等于两目排水量时,浮标会升至B点,但不能证明双饵完全溶化。

所以要想清楚地知道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和线组的状态,并能根据需要来调整它们,只有改用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来调整浮标,设定B点。/ l# `8 O6 b1 B b

C点:(也可称为最灵钓点)从B点说C点是双饵重的一个标点;从整支浮标来说,C点是水中线组包括饵重的全重点。当浮标停在C点,双饵悬浮时,B点到C点的下沉量等于双饵重,线组处于绷直状态,全重等于浮标的实际浮力。这时无论来自何方的一点点外力移动钓饵,都会打破这一平衡现象,使C点以上的剩余浮力产生升降变化。D点:在确定B点和C点之后,挂单饵测定,此时浮标会停在B点和C点之间,这个点就是D点。也可以称为单饵重标点。 p8 A- K% }. ~( o7 @

5、E点:钓者设定的钓点就是E点。如按“台钓”调四钓二讲,两目就是E点。调五钓三时,三目就是E点。E点可以由钓者设定。但按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确定C点后,E点无法高出C点,只能在C点和A点之间选择。

以上五个标点,在设定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按“台钓”下调法确定C点时,如B点设定过低,挂饵太大,浮标浮力又过小,会导致浮标完全沉入水中失去C点。如果采用上调法,可以避免这一现象。

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就是挂饵调标法:首先根据钓者的视力和看标习惯来设定C点(C点一般定在两目左右)。然后挂双饵,通过加减铅皮在双饵不触底前题下,使浮标停在C点。然后去掉双饵,浮标小升至不动时,浮标与水面相交的点是B点。调标时所挂的双饵大小尽量和实钓时所挂的双饵大小相同,这样在实钓时才不会因饵重不同造成C点产生变化。当然饵重绝对相同是不可能的,而C点有一些变化也无碍大局。一旦饵重略有变化,可以重新确认C点,B点不受影响。: S# K% G2 T, \" A0 U* k8 K N. }

我们在垂钓中为了找到一个中鱼率高的标点,经常调整浮标:一会儿钓灵、一会儿钓钝,一会儿调灵,一会儿调钝。但是,钓灵与钓钝的区分点在浮标的什么位置上呢?这个问题“台钓”理论中不曾有过明确说法,也很少有人问津。而我认为,这个被忽略的重要位置,也就是钓灵与钓钝的中心线就在浮标的临界点B点上。6 F$ b; O. d% o- ^. m/ ]- O. ?# G

当把钓点E点定在B点时,是一种不灵也不钝的钓法,这时一定是上饵轻触底,下饵卧底。而钓线因重心垂直原因,上饵与浮标在同一垂线上。而下饵的脑线自然弯曲,两饵分开一定距离。如两根脑线等长,双饵会挨在一起触底,如分开触底,脑线会形成一个倒写的“Y”字。

当E点从B点向C点移动就是钓灵,上饵渐渐离底变成悬垂,当E点移到C点时就是最灵钓法。此时上饵悬垂,下饵轻触底,水线完全处于绷直状态,鱼从任何一个角度吸动钓饵,浮标立刻会有动作。+ B* H. j% K1 ]

A这种最灵钓法有时会产生某些副作用:一是钓饵被鱼吸动后并未完全过唇入口,浮标的下顿信号即已表现,造成提竿过早。二是小鱼吸饵时的阻力大。当小鱼刚一吸饵,浮标的剩余浮力会马上牵制饵的移动,使小鱼吃饵不彻底。不过这些副作用可通过相应的调整来克服。

当E点从B点向A点时就是最钝钓法。这时线组在水中是一个“L”形,双饵完全卧底,铅坠下端触底,铅坠到浮标的水线是一垂线,悬坠底钓法此时已过渡成了传统钓法。而这种用竞技钓线组,实行传统钓的方法,在某些时候却是一种获胜的法宝。# t, p* v) W4 }; V

可能有人会想钓得比A点再钝一些是否可以?如果把E点移出A点,甚至将浮标横卧水面时,铅坠到浮标的水线已无法绷直,也不在一个垂线上,鱼讯很难传到浮标,除非鱼儿吞饵后牵线带坠游走。; y. b7 y; ?9 B+ g1 P. b9 s9 J

也可能有人会提出,是否可以钓得比C点更灵一些?这也是不可能的,前面已分析过,C点是水中线组包括饵重的全重点。当你从C点再下调浮标,缩短水线时,E点不会越出C点,改变的只是把下饵触底变成了双饵离底,甚至到半水。不过离底钓和钓浮,在某些场合是竞技钓鲫中两种十分必要的钓法。3 v) j/ {% i* f; }% j5 s/ ?

这里捎带提一下:有些初学者错误地认为浮标调得高(指视标露出水面高)就钝,调得低就灵。调四钓二比调五钓三要灵,调三钓一比调四钓二更灵。从理论上讲,当视标每目体积相同,钓饵重量相等,而且钓饵均不触底时,这三种调钓法的灵敏度是相同的。无论这三种方法造成的剩余浮力有何不同,全都同样处在二力平衡状态。向它们施加相同的重力,必然导致它们相同的体积沉入水中。如果鱼吸饵的力可以使浮标下沉一目,那么这三种浮标在鱼吸饵时同样下沉一目。不过这三种浮标因视标露出水面的目数不数不同,当浮标同样下沉一目时,对钓者产生的视觉影响是不同的。调三钓一时,视标出水一目。当这一目突然沉入水中,是一种绝对下沉,对钓者的视觉刺激比较强烈,因此提竿的动作会很果断。而调五钓三时,视标出水三目,同样是下沉一目,就三目而言是下沉了三分之一,是一种相对下沉动作,对钓者的视觉刺激比较缓和,造成提竿迟疑。) B% [7 M, k3 ?% J

另外有些浮标的视标由下至上直径渐渐缩小,而每目的长度,除尾目以外变化不大,造成每目的体积逐渐变小,这种浮标调得低是比调得高要灵一些。

当掌握了这五个标点后,以C点为上限,B点为临界点,A点为下限,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并可以通过标点来了解线组、钓饵在水中的变化。这种竞技钓鲫法的浮标上调法,适应范围很广,而且融合了几种钓法的优点,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进攻防守兼备的调标法。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搞的好复杂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占个位置慢慢看!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先收藏了,感谢。

很久以前

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太繁琐了点

很久以前

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涨涨知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太繁琐了点。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