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桂林灌阳乡下的村子里,村子依河而建,村旁就是记忆里时而温柔,时而疯狂,物种丰富,鱼儿肥美的灌江了。
阔别家乡十五载,今夏拉了一后备箱的装备,准备大闹灌江。岂料人算不如天算,那条一脚下去都能踩到几条鱼的灌江,因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鱼儿栖息的地方已是面目全非。如今一脚下去,你可能会踩到碎玻璃碴子,踩到破铜烂铁,踩到残垣断壁,但是就是踩不到鱼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放暑假,最爱做的就是下河去摸鱼,溪石斑多如牛毛,有时候一块小石头下面会藏着四五条溪石斑,夏天的溪石斑比较笨,只要摸到,一般都难逃我的魔爪。
一个下午的功夫,一般都能摸得一大串,用柳树条串起来,就是童年难得的美味。
溪石斑喜群居,每到中午最热的时候,大群的溪石斑就聚到防洪堤下面的水潭处,一群足有上百条,那时的人淳朴,不会电不会炸也不会网,有一次我丢了个稍大的鞭炮下去,竟然炸晕了十几条。
还经常看到回游到浅滩产卵的大青鱼,蒲扇那么大一条的。还有一种本地叫精怪子的鱼,身上有几处金色的鳍,两侧还各有一条金色的线,所以在岸上能看得很清楚,但是这鱼比较狡猾,难以捕获。所以乡亲们才叫它做精怪子,意思这鱼比较精。据说大的能长到几十斤。
我是没见过几十斤的,但见过十几斤的,一大群,就在一米多的水湾处,仿佛伸手就能捉到一样,但那时我既不会钓鱼,也没有任何捕鱼工具,只能临渊羡鱼而不得。现在想想,如果是放到现在,被我遇到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沿着被挖掘机挖得乱七八糟的河堤,找到一水流稍缓的地方,蚯蚓加腥味拉饵开干。
因为上游下雨,有点浑水,完全不知道水底情况如何,侄子蚯蚓,我拉饵,没多久就上了一条溪石斑
侄子挂蚯蚓主要是上无鳞鱼,江鳅,刀鳅,黄刺骨,鸭鱼,清道夫等等,虽然个不大,但种类非常多
我拉饵钓的多是有鳞的鱼,溪石斑(石翻怪),饭张子(本地话),白浪怪(本地话),马口,桃金娘,沙勾,等等
下午一点多钓到六点,鱼获大概一斤多,但是鱼种类估计有十几种,有的我也叫不出名字。
虽然有一点收获,但跟以前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高中的时候当过一段时间的网工,当时十几米的小网有时候一网能网到十几条溪石斑,一个下午就得一脸盆,吃不完就晒成鱼干,放点酸辣椒炒一下,那味道现在想起都咽口水。
石斑,桃花,勾嘴,沙秋,刀秋
我都认得
贴不错,煮的鱼惨不忍睹。顶上首页。
这种鱼桂林基本都有谁认不得?
味道一定不错!
确实好多没见过
这个可以打油茶
耙地花
我都认识。不过叫不出来名
哈鱼。。。
都认识,钓鱼的谁不认识人啊
打完油茶还搞得两斤水古冲
你赢了
小河鱼和广西丹泉酒更配喔
还有船丁,大船丁,爬地虎,桃花鱼我没看到啊
基本认得7788。
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前我们这稻田里鳝鱼,泥鳅,鲫鱼,淡水虾,多得不得了,,,每次涨水都能弄几十斤回来,现在,,,基本上都没了,有时候真的感觉物是人非了。
极品好鱼,嫉妒羡慕。
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