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钓鱼体会--调全目钓一目(转)

快意钓江湖2015-02-23 20:14:58

钓鱼体会--调全目钓一目转

各种鱼有它各自的生活习惯,有的爱在水的表层游动,有的爱在中层觅食,还有的爱在底层“拱”。这就是自然,行话说叫泳层。

其实这个特点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鱼的这个特点也是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很多情况下,温度是鱼的第一需要。了解鱼的生活习性,是我们钓好鱼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基础。

有没有一个简单的垂钓方法,可以同时兼顾几种鱼的习惯而钓获之。下面我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先说对漂的要求。现在市面上的硬尾漂已经很不错了,选择漂尾细的(其尾稍直径在0.5毫米左右)长尾漂(十几目),至于是几号漂我看并不重要,4、5、6号都行。

调漂。基本是调全目。为什么要说是基本上调全目,这里有个小问题。我们浮漂的漂尾根部和漂身的结合处其本身的界限是明确的,但是把漂装在漂座上再抛竿进水,这个界限就不是那么明确了。很容易把漂身的最上部分也看成是漂尾的一目,而这“一目”的“吃食”量要大得多,就会给下一步的垂钓带来很多麻烦。所以我主张调全目减一目,这样避开了一个“误区”少了一些麻烦,当然是明智之举。就是说全目是十目,我就调九目;全目是十三目,我就调十二目,这就是我的“基本调全目”的含义。

称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就是用你的浮漂去称量你的饵料。或者说一个正常大小的饵料在这支漂上能压几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垂钓参数。掌握了这个参数你对水下两个饵料的状态也就比较清楚了。

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我们常用饵料的比重差别还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商品饵料的比重要小一些,而以颗粒、玉米面为主的饵料比重就要大得多。

把调好的浮漂在半水(不要机械的理解为水深的一半,只要是下钩到底漂尾被淹没在水里就行)挂一个饵抛竿下水,调目减这个时候的目数就是一个饵料所压的目数,这就是整个称饵的过程。

再说说饵料。我主张饵料要软,而且是越软越好,只要你能把饵料搓在钩上并抛竿入水,浮漂能正常的站立起来,这样的饵料就软硬来说是比较理想的了。很多朋友用很粘很硬的饵料习惯了,其实这样很不好。

主要问题说完了,现在就该钓鱼了。

因为我们基本上调的是全目,而且一个饵料是不能把浮漂全部压下去的(一个饵料基本上压全目的5分之3),所以当两个鱼钩都装上饵料的时候,如果漂尾不出水面,你可以慢慢的一次很少(大约10-20毫米)的把浮漂向上移动,只要漂尾露出水面一点,就算是找好底了。

这种钓法的特点是,当两个饵料钓底以后,它们都会慢慢的溶化,化小了的饵料就会慢慢的上升。只要控制好饵料的粘性和软硬,这种上升的饵料就不是死的,而是一个移动的“活饵”。只要你的钩上还有一点饵料(这时从漂尾上就可以看出来还不是你的调目),你就可以等鱼上钩。如果你的漂尾长150毫米,那么你实际上就是在离底140毫米左右这个范围钓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钓法。

抛竿入水,底层鱼吃食自不必说。饵料化了一点开始上升,鲤鱼、鲫鱼仍然会继续抢食。就是上升得比较多,只要鱼钩上还有食,花、白鲢也会不甘示弱,因为在水深不超过两米的时候,花、白鲢还是比较喜欢在很低的底层觅食的。这个时候你只要看见浮漂轻轻的向下“点”了一下,即使是力度不大的向下“点”了一下,很可能就是花、白鲢在咬钩。我的花、白鲢都是这样钓起来的。

这就是我的调全目钓1目。

个人有个人的主张,只要上鱼就好.仅供大家讨论.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还有板凳坐

很久以前

好好学习天天钓鱼

很久以前

转帖辛苦,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欣赏了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有口才是硬道理

很久以前

学习了,不错

很久以前

钓几目不重要,上鱼才是硬道理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转帖辛苦,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一下好经验

很久以前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1/5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