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水草有约

我是钓鱼狂2015-02-22 10:47:44

水草有约

在野钓的环境中,我们常常遇到生长水草的水域,钓鱼人有“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和“一年四季不离草”一说,就我几十年的野钓体会,这是两条有着真知灼见的经验总结,它们对我们选择钓场和垂钓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一、水草对鱼类为什么会有吸引力?

1.它可以为食草性鱼类提供食源;如草鱼、鲫鱼等,喜食水草的嫩叶;

2.是弱势鱼类的避难所;当个体较小的幼鱼受到凶猛性鱼类攻击时,可以躲入密集的水草中避难;另外,当鱼类遭受外来人为带来的惊吓也会往草里躲藏。

3.是鱼类繁殖的产房;鱼类把卵排在水草上,既减少了鱼卵被流水冲走或被其他鱼类蚕食的危险,在太阳的照射下也有利于鱼卵的早日孵化;

4.是杂食性鱼类觅食的粮仓;由于水草边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小鱼,常吸引各种鱼类在附近潜伏觅食;

5.是水体温度的调节器;在同等深度条件下,水草下冬暖夏凉温差相对较小,给鱼类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空间,鱼类喜欢到此聚集;

6.是水体的增氧机;水草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白天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夜晚则相反),特别是当气压较低、天气闷热的条件下,水草中的含氧量要高于明水区(密不透风除外),有利于鱼类呼吸,增加鱼类的食欲和活动量;

7.是鱼类的遮阳伞;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鱼类都有羞光性,特别是如:鲤鱼、鲶鱼、黄颡鱼等,当夏季来临光线强烈的时候,它们便躲入光线暗淡处避光觅食,在强光下它们是很少觅食的,这也是为什么夏季一般中午或白天很难钓到它们的原因。

由于水草对鱼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重要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找到一片好的水草区,就等于找到了鱼窝,也为我们野钓人下杆子指明了方向。

二、水草区及窝点的选择

在自然水域里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水草,有的零零星星有的密不透风,对于我们钓鱼人来说,我们不能盲目的见草就下窝,我们要针对当天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对水草区域进行合理的选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水草区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

1.根据季节、气温选择疏或密;

水草区有疏、密之分,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这要看当天的季节和气温来决定。

㈠.如果你是在春季出钓,由于鱼类的生理特征得到初步恢复,鱼类的活动范围开始逐步扩大,早晚处在深水或稠密的草区,中午开始游向浅水区或水草稀疏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吸收的阳光快水温较高,我们应该早晚钓密草区中午钓稀疏的草区。

㈡.当夏季来临温度升高后,鱼类的生理特征得到完全恢复,活动量、食量大增,除酷暑天气外,这时候鱼类大部分时间活动在深水而稀疏的水草区。因为,稀疏的水草区氧气含量高,深水区水底凉爽,鱼类活动空间大,便于交配产卵,也利于追逐觅食。

㈢.当秋季来临,特别是仲秋之前,由于水温还较高,选择水草区基本还是遵循夏季选择水草的要求。当进入深秋至入冬前,我们可以按春季寻找草区的规律去探索。

㈣.当你是在隆冬腊月或气温很低的时候出钓,在同等深度的条件下,就要选择水草越稠密的地方越好(杆长受限除外),因为稠密的水草区一般草比较厚,可以隔离、降低寒气对水体的影响,水下温度相对于明水区的温度要高,鱼类的趋温性迫使鱼类在此聚集躲避严寒。当然,在此环境中垂钓不适宜首次垂钓的朋友,因为这样的草区要现掏草窝(洞),动静较大对鱼类的干扰较大,不能马上垂钓。最好提前几天带工具整理,过几天再去钓效果较好。

2.根据天气的阴、晴个体大小等因素选择内或外;

在一片水草区,鱼类到底喜欢活动在草区内部,还是喜欢活动在草区的边缘,它们是受当天天气的温度、光线、水的深度和透明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㈠当严寒或酷暑的季节,鱼类喜欢在草区里面活动,因为水草区下冬暖夏凉。在春天或秋天鱼类喜欢在草区的边缘活动;

㈡当光线强、深度浅及水色清的情况下,鱼类喜欢在水草区内活动;

㈢当阴雨天或水的透明度低的情况下,鱼类胆子较大,水草区的边缘天然饵料较多,鱼类喜欢在水草区的外边活动;特别是夏季的阴雨天气气压较低,大片的水草区内不宜散发热量,而水草区的外围水面与空气接触面大,散热快含氧量高,因此,鱼类更喜欢在水草区边缘活动,较少在草区内觅食;

㈣手杆在草区内部垂钓,由于受水草阻隔无法遛鱼只适宜钓取个体较小的鱼类,当你想钓获500克以上个体的时候,为了避免跑鱼或损坏钓组,就只能在远离水草边缘了,鱼的个体越大,钓点离水草边缘的距离就要越远,以便于遛鱼。所以,当你已知水中鱼类个体较大的情况下,就不能在草区内下杆。

㈤大家知道,水草在白天阳光的照射下,向水中释放氧气,但在夜间则吸收水中的氧气,降低水草区内的含氧量,这种现象在夏季酷暑高温天气下更为严重。因此,我们爱好夜钓的钓友应该明白这一点,当你享受夜钓清凉的时候,建议不要将窝子打在水草区内部,这时候水草区内的含氧量较外围低,鱼类会为趋氧性而游到明水区活动觅食。这也印证了“夜钓莫挨草挨草钓不到”的谚语。只有到了白天水草接受阳光后,鱼类才会往水草区靠近。

其实,通过以上所述钓友可以看出, 我们在明确了水草区的选择缘由以后,也就等于确定了打窝的位置。但我们又常常发现,有很多的水草区的条件无法正常垂钓,还要对水草区进行自上而下的整理,以避免跑鱼或损坏钓组。

三、水草区的整理

为了满足整理水草的需要,我们出门时一般要带上几样小工具:小铁锚、细绳、小镰刀。

1.对于比较稀疏的有根水草,我们可以将竿子的前两节退掉,用较硬的第三节把水面的水草拨开排球大小的草洞,草洞面积的大小要根据具体条件决定:

㈠在水色较清水位较浅并且光线强的时候,草洞的面积要小一些,因为草洞里光线强了鱼不敢进窝觅食;

㈡当水色稍混水位较深的阴天时候,草洞的面积可以稍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快速飞鱼出水;

在清理水下杂草的时候,可以将一个带小铁锚(渔具店有售)的绳子绑在杆头上,将小铁锚沉入水下拖拽水草,操作时动作要轻这样有利于较快上鱼。这种整理方法比较简单,携带的工具也少,是最常见的方法。

2.对于无根的浮萍草,可以在岸上找几根野草或软树枝扎一个园圈抛到钓点上,用杆头将圈内的碎浮萍挑出挑尽,即可在圈内打窝子了,但提醒钓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浮萍草无根,在风力的作用下容易移动,所以,在打过窝子后,要在窝点对面找一个固定物做参照,防止发生移窝,如果发生移窝,可用杆梢将草圈慢慢拨回原位。

3.当遇到水草较稠密杆梢挑不动的时候,可以用布头和细绳将小镰刀绑在杆头上割去表面水草,再用小铁锚清理水下杂草。

4.当遇到如芦苇、野蒲草等直立水生植物时,可以将镰刀绑在杆头上在其附近水上水下直接清理即可。

特别提醒:当我们初次到一个陌生的水域或你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为安全起见建议不要下水清理钓点。

四、如何配置钓组

我们在垂钓有水草的环境时,为了垂直下钩提鱼方便,最好配置长杆、短线、散漂、单钩的传统钓组。为满足远近皆宜的需要,杆长一般在7米左右为好,散漂一般在3-7粒都行,依据个人的观漂习惯而定,由于野钓常用蚯蚓、红虫等活饵,所以钩子大多数用带倒刺钩。由于为防止一钩钓到鱼而另一只钩挂到草造成跑鱼或损失钓组,大家往往只用单钩。至于线径、钩的规格大小要依鱼的个体大小而定。除了配备以上钓组外,由于用带倒刺钩,所以提醒钓友最好还要配备一个摘钩器,以方便下鱼。

五、如何在水草区垂钓

1.戳茬走钓

所谓的戳茬钓,就是指每年的4-5月份,在水草缝隙、芦苇丛边浮钓鲫鱼的一种“人找鱼”的传统钓法。每年在 鲫鱼产卵后,它们常浮在水面拱食水面嫩草、晒太阳、捕食水面的小昆虫,人们要钓取它们就要把钓饵递到拱草的地方才行。所以戳茬钓在同一水域时间性较短,大约20多天时间。

戳茬钓时候,调漂时我是空钩离底水面保留2-3粒,装饵后钓1-2粒。钓线要柔软,钓饵用细、红、活的蚯蚓,将活的红蚯蚓穿钩后,钩前面要留一小段,保持在水里处于摇摆蠕动状态,以引诱鲫鱼追食。浮钓的深度要看鱼的情况,一般钓10-20公分为好。

戳茬钓的关键在于找鱼,主要包括走、看、听三方面。

走:走就是走钓不用打窝,根据情况来回走动,省去等鱼上钩的时间主动出击,就是“人找鱼”的方式。

看:看哪个地方的草在动,就把钩往哪的草边、芦苇茬边找鱼。

听;听就是虽然看不到鱼的确切位置,但当听出鱼的咂嘴位置后,可以把钩轻轻递到水草或芦苇茬边试钓,当听到咂嘴声停止就应该静静地等待一会,这时候可能鲫鱼已经发现了饵料在观察试探,1分钟后如没有鲫鱼吃钩说明鱼已离开,再移动钩饵找别的地方。在浮钓时当确定鲫鱼的确切位置时,就将钩慢慢递过去,下钩要轻要慢。

垂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是浮钓,鱼的警惕性较高,不宜将钩饵直接落在鱼嘴边,钩饵的突然落下常会吓跑鲫鱼,引起周围鱼群惊慌逃跑,很长时间不上鱼,最好把钩饵放在离鱼5-10公分的地方,蠕动的蚯蚓很容易被鲫鱼发现。

2.注意杆影、身影别投入水中,要注意隐蔽。

3.搜索鲫鱼时,要先从面前的近处开始,在确定无鱼时再逐步钓远,防止鱼杆下的鲫鱼看到杆影吓跑。

4.钩上的蚯蚓要始终保持鲜活,以吸引、刺激鲫鱼食欲,死的蚯蚓诱惑力下降气味也不强。

5.当鲫鱼的咂嘴声开始减少时,可能是鲫鱼群有所警觉泳层下降,这时候应该适当钓深一些。

6.钓到鱼时候起杆要干净利落,防止鱼挣扎钻入草里脱钩,也防止鱼在水里的挣扎声吓跑其他的鲫鱼。

戳茬钓法是一种非常规钓法,新手要熟练掌握需要多次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一旦你掌握了此法,会感觉到别有一番**。

2.定点浮钓

所谓的定点浮钓,就是类似于戳茬钓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鱼处在浮头情况且鲫鱼的密度较大的时候。它是以扇形窝点定点垂钓,减少来回走动的噪音也减少疲劳。我在采用此法施钓时候,以杆长为半径,在面前用杆梢拔3-5个窝子,用细、红、活的蚯蚓蘸一下水后,再蘸蚕豆粉定点垂钓(干蚕豆剥皮在细砂纸上磨出来),由于蚕豆粉很细比重很轻,短时间不会沉底,在草窝里四周有水草遮拦也不会被风吹走,随着时间延长,部分蚕豆粉吸收水分慢慢下沉(颗粒的先沉),这种效果近似于台钓的打立体雾化窝,附近的鲫鱼看到缓慢下沉的饵料或闻到豆腥味会较快进入窝子,当看到细、红、活的蚯蚓的时候,鲫鱼很快便会吃钩。但要注意的是:一个窝子里不宜长时间垂钓,钓1-2分钟就换窝为好,以便轮流及时垂钓其他窝子。另外,这种方法要求蘸的蚕豆粉量要大,以起到勤补窝的作用以防断口。如果听不到鲫鱼的咂嘴声了,说明鱼的泳层开始下降,可将漂上推逐步找鱼层直至到底。

3.底钓

这里讲的底钓,也就是我们常规性的在水草中钓鲫鱼的方法。钓水草与钓明水有很大的区别,同样在水草区垂钓,条件相同但钓友之间的收获量常出现很大的差别,说明钓草是有很强的技术性的。下面我就常规性的草中底钓鲫鱼,介绍一点体会。

㈠提竿方式要适应条件;

在明水中垂钓,我们长期养成“一顿二提三出水”的抬杆习惯,一顿:就是用腕力向上做小幅度有力的刺鱼,防止大幅度提竿拉豁鱼嘴。二提:就是将钓线绷紧防止脱钩,三出水:最后一步才决定将鱼是“遛”出水还是“飞”出水。但由于在草中垂钓的特殊环境,我们抬杆时只能“一气呵成”直接把鱼“飞”出水,防止鱼在水中挣扎钻入草中损失钓组或跑鱼,这一点是与钓明水在抬杆方式上的明显区别。

㈡钓组配备宁小勿大;

由于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凡是有大面积水草的水域(静水),水的深度一般都较浅,水质都比较清澈,另外,野外水体鱼的密度一般也不会很高,这样,水的透明度会较高,我们在选择钓线的线径时候,最好用质量较高线径较小的钓线,以增强拉力和隐蔽性。再有,水草中食源较广,在同密度的情况下鱼的饥饿程度相对较小,鱼类都有“吃小不吃大”的索食习惯,为了降低鱼就饵难度,配备小钩就是最好的选择。为了增加钓组整体的灵敏度,我一般用白鸡毛梗剪三粒,一厘米一粒,我调钓漂是:空钩半水调一粒,装蚯蚓(最好是吐过泥的“大平二号”)后钓一到两粒,要根据当天的鱼情决定。

㈢ 迎合鱼类的觅食习惯;

长期在野外生长的鱼类,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大部分是喜爱吃鲜活的食物,我们如果投其所好,使用细、红、活的蚯蚓或红虫做饵,更会刺激鱼类的食欲而增加钓获量。常有这样的例子:用粗、死的蚯蚓垂钓,窝中很长时间漂不动,当你换上细、红、活的蚯蚓下杆,不一会漂就有反映,这就印证了鱼类有“吃活不吃死”的觅食习惯。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谢谢分享!一同渔乐!羊年鲫祥!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好好学习天天钓鱼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早春水草定有收获!

很久以前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啊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感谢楼主精彩分享了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感谢!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