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常常钓上各种各样的漂亮海鱼又不懂怎么叫,所以这里就把大家经常可以钓到或者看到的海鱼做个介绍,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些海鱼。
斑石鲷
(学名:Oplegnathus punctatus)为石鲷科石鲷属的鱼类,属石鲷科(Oplegnathidae),石鲷属(Oplegnathus),俗称黑金鼓、斑鲷。体黑褐色,有不规则黑斑。
斑石鲷系恋礁型鱼类,又被称为"矶钓之王",强大的牙齿咬合能力往往能将钓线咬断,专业人士在合适的地点苦守一天也未必能钓到,已是矶钓爱好者公认的最具挑战性、最有兴趣钓捕的鱼种。
中文学名: 斑石鲷
世界分布: 太平洋
五线雀鲷
鱼体侧边有4~5条宽黑横带,但本种鱼体色略黄且尾鳍上下叶也没有黑带,。分布较广。白天喜三五成群在水层中觅食浮游动物。也吃小虾、蟹、海藻等,易饲养。
中文学名: 五线雀鲷
拉丁学名: abudefduf saxatilis
俗称:五线雀鲷 厚壳仔 五间雀
名称:五带豆娘鱼 尾斑豆娘鱼
四指马鲅:
其习性跟海鲈差不多,肉食性鱼类,数量比较少,但其力量和耐力远远大于海鲈,牙齿也很锋利,路亚的话前导线一般采用钢丝线,路法和鲈鱼一样。其市场价格是海鲈的5-10倍。在舟山地区是海路的梦幻鱼种。
别称:章跳、马友、午鱼、牛笋、祭鱼、鲤后
分布区域: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
基本资料:四指马鲅,俗名章跳、马友、午鱼、牛笋、祭鱼、鲤后。
功效:消食化滞,主治饮食积滞。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形态特征
四指马鲅脂性眼睑发达,体延长,略侧扁,一般体长10~100厘米、体重20~15000克,口大,下位,吻圆钝、上颌长于下颌,两颌牙细小成绒毛状并延伸至颌的外侧,只在口角具唇。体被大而薄的栉鳞,体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鳍2个,间隔较大;胸鳍位低,下方有4条游离的丝状鳍条。其长度约与胸鳍鳍条相等,因而得名"四指马鲅;尾鳍深叉形、背鳍、胸鳍和尾鳍均呈灰色、边缘浅黑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以南方为多。为热带及温带的海产鱼类,有时也进入淡水。
海鲈鱼
海鲈鱼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海鲈鱼体型粗而较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40cm-120cm,体重2kg-18kg,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颜色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中文学名: 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