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次侦查,发现柴家庄汶河段浅水区有大鱼活跃。不知道从啥时候起,总喜欢钓浅水。浅水总是比深水来鱼更快,但想专门钓大鱼要注意的东西也不少。
凌晨4点40出发,本打算四点半到钓位,但早起的难度也是不小,拖拖拉拉的最终5点多才到位。夏季钓鱼,尤其是浅水区窗口期极短,基本在太阳升起到早上9点这一段,超过这个时段很难在浅水区钓到大鱼。除非天公作美,雨后或者东北风和高气压加晴朗的天气帮忙。
迅速在已经测量过水深的窝点打好窝子。开始吃饭和闲逛。闲逛中又发现一个位置貌似可以,随即打了一个备用窝点。
早上钓鱼对温度风向要求都不高,春季鱼的产卵季鱼经常光顾浅水,但夏季白天的话基本只有凌晨大鱼才会在浅水区吃一波。其他时间段大鱼要么回到深水避暑,要么缺氧时在水面闲游,这样的鱼哪怕游到浮漂上,一般也懒得下底吃饵。
大约6点开始挂玉米粒试窝,主窝点有零星的鱼星出现。试了几竿,貌似是小鱼。而就在一扭头再回头的功夫,浮漂不见了。略等一秒,发现未压进水的水线正在迅速入水。不能再等,提竿中鱼。把鱼牵出窝子在浅水区钓鱼非常重要,加上水草比较多,打窝前就要提前设计出鱼的路线。尽管鱼劲头不小,确只是一个斤把重的小草鱼,虽然有股子莽劲,但体型过小,两三个回合败下阵来,只能垂头丧气的被抄上岸。
经过此鱼搅局,主窝点需要稍微安静一下。又转到备用窝点,前后左右找了几竿,20分钟过去了,浮漂一动不动。看来这并不是鱼喜欢停留的地方。再回头看主窝点,发现又有鱼星起来。又回到主窝再次追星。
因窝点靠水草群很近,水草左侧边缘有一个比较大的鱼星起来。迅速挂饵轻抛竿,将一粒玉米送到鱼星上面。浮漂刚到位便是一阵上下抖动,然后开始往水草里斜走。正是这个时机,迅速提竿,中鱼。然后立即往左拉离水草群和窝点。因为水比较浅,鱼稍微挣扎就看到了鱼,应该不是很小。
此鱼老奸巨猾,一味往各种水草里扎。又一次次被我牵回来。感觉距离窝点还是过于近,又把鱼牵到距离窝点十米左右的一个水草较少的区域。虽然鱼依然很有力量,但来到这片相对开阔的水域,他已经是瓮中之鳖,上岸只是时间的问题。
经过十几回合的拉锯战,鱼已经是后继乏力。只能缴械投降,乖乖入护。
目测4—5斤的草鱼,皮毛也非常漂亮。
收完鱼,把鱼护放的离窝点远一些。喝几口水稍事休息一下,时间已经是七点半。
又来到主窝点继续找鱼,发现水面一不低于七八斤大物暴露了他淫荡的胴体,看他前进的方向,正经过备用窝点。着急忙慌的转移阵地,大鱼确实路过了窝点,带起一串鱼星。或许是转移的脚步声惊到了他,或许因为没有炮台凳子手持鱼竿不够稳定。他在窝点后方停留了大约一分钟就扬长而去。窝子内再无任何有鱼的迹象。这次与大物失之交臂了。
转眼已到8点多,回到主窝虽有鱼星,但也只是些鲫鱼之流。因为起了小北风,又等了一段时间。随着日头渐毒,窝子里慢慢沉寂下来,甚至连白条也逃之夭夭了。
已经到了撤退的时候了,有条不紊的收起渔具和自己制造的垃圾。把小草鱼放回水中,待他长大再来较量。
毕竟,吃鱼和钓鱼同等重要。
全文毕。
总结看来,浅水区钓鱼,靠近水草群非常重要。水草给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草下也可以躲避烈日。更重要的是安静和安静还有安静。轻抛竿、牵鱼出窝、用玉米粒规避小鱼、把鱼护放远都是浅水钓鱼需要注意的细节。
用的多大线组?
夏秋季2.0通线,春冬1.5
瀛汶河还是牟汶河
牟汶河
漂亮,大师
范镇柴家庄吗?你说的浅水区在哪边?用的多长的杆子
一米多的水,用多长的竿子还不是随意
柴家庄哪个位置!?
不会是传统钓吧?
亲爱的钓友,您的帖子已被小编“瞄”上啦,但是作钓的图片略少,未满足上首页的标准(10图以上)哦~只要再多搭配些作钓的照片,上首页就指日可待啦~
矶竿大师
是的,传统钓
你也是大师啊,看文就知道我用的是矶钓竿。
大师传统钓厉害,要是台钓估计连草鱼鳞都看不到
大师不敢当,也有空军的时候
单勾通线啊
对的
打的滑漂吧
近岸
用的啥味的玉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