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夏钓潭”,它告诉人们,夏季气温高时,鱼类大都栖息在深水处。因此,夏季鱼儿是最难钓的,若想有较好的鱼获,选时、选点、用饵都显得极为重要。选择时间 夏季,尤其是有日照的天气,由于气温、水温高,垂钓应以“钓两头”为主。就是说,夏天钓早晚(即上午9点前,下午4点半过后)。在这时间段,气温、水温略有下降,鱼类食欲尚可。中午烈日当空,致使水温快速升高。当近岸水温超过30℃以上时,大多数鱼类食欲不振,便到深水区栖息避暑。如遇到气压低,闷热就更难钓到鱼。但凡事总有它的规律,如出现以下情况,抓住时机出钓或许还是有不错的收获。
1.大雨过后。因雨水不仅将鱼类爱吃的食物冲入水中,更为重要的是水中含氧量骤增,水温适宜,此时鱼类胃口较好,有饥不择食之感。
2.下小雨天气。此时水温、气温较低,细小的雨点均匀飘落在水面上,会使含氧量迅速改变,鱼类欢跃,食欲大增。
3.气候将有较大变化前1~2天。如冷空气滞留和台风过境影响时,一般气温会有较大下降,此时鱼类也异常活跃,摄食凶猛。大家知道,水温和含氧量是鱼类生存的关键因素,一旦满足了它的需求,便会本能地游弋觅食。
选择钓点 炎热的夏天选择钓点应找水温较低和不缺氧且有荫凉的水域。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早晚钓近岸,中午钓深水处和有荫凉的地方最为理想。如果雨后放晴时钓,也应钓近不钓远,因下雨后靠近岸水温降得较快,并伴有大量鱼类喜爱的食物。此外,鱼类大多有惧怕强光的特点,雨后阳光强烈,因怕光便到近岸的背阴处觅食。因下雨,近岸水域有些浑浊,水中能见度低,降低了它的戒心,使一些个体较大的鱼白天也敢近岸觅食。不过,太浑浊处是不可施钓。
2.中午钓应找有水草、排筏、停船处和有树荫的地方最佳,这些荫凉深水处,往往能钓到鲤鱼。如在自然水域长有芦苇、茭草等处,中午常会有草鱼拽食芦苇叶、草叶,若发现或听到草鱼拽草并发出声响,可用规格稍大的钓组,用嫩苇叶或嫩草挂钩,进行浮钓。静心等待,必有鱼获。
3.找有风浪处且在下风头垂钓。但有风不等于都有浪,实践证明,有时在风平浪静处伸竿未必钓到鱼,而在有风浪处垂钓却能频频上鱼。我认为,一般1~5级风较为适宜,即轻风、微风、和风。若风力太大,一是竿梢左右摆动,风线无法固定;二是辨不清鱼咬钩的讯号,所以不宜垂钓。有风浪时最好能在下风处垂钓,因水中的浮游生物大多随波浪吹至此处,而风浪最大好处能改变水中含氧量,加之有天然食物,鱼类乐意在此聚集,倘若在此下钩,必有鱼获。
4.水库底层地貌一般都较复杂,既有旧时河道,又有道路、废墟,沟坎错落。这些沟坎、涵洞和废墟上质肥沃,又大多不在深水区,就自然成为水生物密集因而也就是鱼类栖息之地。尽可能访问当地居民弄明情况,对选择钓区大有好处。
5.水库的水面一般都较大,深度也大,即使是放养鱼苗,它的密度总有限度。在周长数十里范围垂钓,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重要的措施是必须选择适当地区,建立鱼窝,不然就把鱼聚不拢来。所以,在大水库的当地居民都有定点喂窝钓鱼的经验。有时连续定时喂窝几天,然后用同样饵料在喂窝时垂钓,只要上钩都是大鱼。有的人甚至以投了多少斤料,钓了多少鱼来计算。可见投饵设窝的重要和数量之多了。
6.勤提勤动,诱鱼上钩 鱼钩下沉至水底,并不是完全处于理想的位置。由于水体下地质比较复杂,有时恰好沉在岩石缝隙、水草上或枯叶底下,有时被木柱所遮盖、杂物所隐蔽、小坑或淤泥所埋没,鱼看不到钓饵便不合摄食。因此,在钓鱼活动中,一经发现鱼漂久无动静,就该勤提钓竿,不断变化鱼钩位置,增加鱼的视觉机会,诱鱼上钩。
7.机动灵活,声东击西 一般地说,钓鱼目标不可死守。即使鱼的数量稀少,或等候大鱼的时候,也不能固守不动。一个窝点钓上几条鱼,就该在另一个窝点上下钩;而且在一个窝点上还要照顾到前后左右的位置。如果几个喂窝点暂时都不出鱼,应在喂窝点近处、远处或其它草丛里试钓游动的鱼,不断变换钓鱼地点。钓鱼流传着“打一枪换个地方”,“东一锒头,西一棒子”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提竿与遛鱼
1.我们很多朋友犯的错误就是提竿太猛,有些朋友即便是提空竿也把竿子搞断了。抖动手腕提竿,让钩尖刺入鱼的肉体这才是正确的提竿方法。抖腕的幅度不能大用力也不能大,这又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们应该承认,小小的鱼钩要刺入鱼的肉体是不需要费多大力的,仅仅是这点力不足以让鱼乱跑乱窜。如果我们提竿太猛,对鱼的刺激太大,鱼当然就要使劲的窜了,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就很难控制鱼的走向了。有时候我们稀里糊涂的就把一条大鱼拉到了岸边,为什么,主要就是我们对鱼的刺激很小,鱼没有感觉到危险。可是当它感觉到危险时,当它发力挣扎的时候,你是很难把它控制住的。我这次在安徽金寨的梅山水库,用3米6的短竿也把一条近一米的鲤鱼“请”到岸边来玩了一个完整的8字,我对它的刺激很小是主要的原因。可是后来它不高兴了,我的两根2.5号的琥珀线也不能把它制伏,说断也就断了。我用3米6的软调竿钓起十三斤四两的原塘花鲢,成功的秘诀还是提竿轻。所以提竿轻,对鱼的刺激小是能否进入遛鱼阶段的关键。那些刚提竿大鱼就往深处窜,毫无疑问是提竿太猛,急于把大鱼拉到岸边所引起的。很高兴的是,现在有不少的朋友,用自己的体会也证明了我的这个观点。
2.只有过了上一关,我们才能进入第二关――遛鱼。现在很多人已经掌握了8字遛鱼法,所以我就不在这里再说了,这里我想谈谈对“倒竿”的看法。我们钓上大鱼后,很多人就急于把它拉离水底,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这点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岸上,提竿后竿子一般总是向上举起的,向上的拉力稍有点向后倾斜。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与分解图,我们不难知道这个时候向上的力是很大的。就是说竿尖到鱼的高度越大,向上的分力就越大。这时如果鱼要向远处游,我们要把它拉回来,只有增大水平方向的分力,尽量减小向上的分力。要想做到这点,就只有降低竿尖和鱼的相对高度,这就是“倒竿”的力学原理。最理想的做法就是竿尖和鱼在一个水平高度上用力,这样就没有向上或向下的分力,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但是很遗憾,我们不可能做到这样,我们只能站在岸上尽量的“倒竿”。不要怕竿稍被埋在水里,竿稍埋在水里不是简单的增大了阻力,而是更有效的把力用在水平方向,减小其他方向的分力,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能够拉回的大鱼拉回来。
3. 小结:所以我认为:一是“倒竿”要及时,只有及时的“倒竿”才能主动。二是“倒竿”要狠,大鱼要往远处窜,成败就此一举。现在不是平“倒竿”的问题,现在是要让竿把翘起来,竿稍尽量埋进水里的问题。水库钓鱼,经常会遇上大家伙,很好的理解“倒竿”是很有必要的.
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好好学习 认真钓鱼~@@
学习了,谢谢分享!
辛苦了
学习。
学习了,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学习分享了!
学习了,谢谢分享!
转贴辛苦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感谢楼主。分享了
学习分享了
感谢关注,祝你好运!
感谢关注,祝你好运!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