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浮漂的“进攻”与“防守”(转)

快意钓江湖2015-01-04 17:28:51

浮漂的种类、款型有很多,以前有人把它分成钓底的、钓浮的、钓过程的三大类,今天我想从“进攻”与“防守”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浮漂,说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

一、什么是进攻与防守

提到“进攻”与“防守”,必然要结合钓法来谈,而不是把浮漂简单定义为“进攻型”或“防守型”漂型就了事了。以钓鲫鱼为例,进攻与防守形打法之间,其实并没有死框框,也没有明显的界定区分,它是钓手们长期实践的总结,一种内在意识的提升。

比如,一米五水深,生口大鲫鱼,您用一支短身长脚长尾的“过程漂(有人说它是主动进攻型浮漂)”来钓,而且哪有口提哪,这算是进攻形钓法吗?短时间内,或在春季(水清、密度不太大,而且鱼容易扎堆趋温)时节,采取这种打法,能抢到不少鱼,效率满高的。但若是在70分钟或90分钟的整场比赛中,一上来就这么打,可能后半场就钓晕了(除非在特殊的大边钓位,鱼有的是)。那么这种钓法到底算进攻还是防守呢?

“进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战术行为,这话在嘴里说白了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控鱼”,是一种意识上的升华。比如,短脚长身软尾漂,就漂型而言,翻身较慢,就位较快,谁都知道它适合用来“糗底”,那这应该算是一款“防守型”的浮漂了?其实不尽然,许多钓友习惯用软尾漂抽浮,把鱼调动、控制在一定的水层,然后实施钓取(控好了经常“对提”)。即所谓钓中有控,控中有钓,钓控结合,钓得明白。那么这款“防守型浮漂”,不是也起到进攻的作用了吗?

如果您在对付快鱼的时候用超大号的长身软尾漂钓底,或用小号漂跑重铅钓底,躲开中上层干扰,把较健康的鱼群稳稳压制在底层,这算是进攻还是防守呢?从主动性上讲,这依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进攻形钓法!而从另一角度相对来讲(鱼情不同时),“钓底”又是一种稳扎稳打的“防御”。

上面几段话说来说去,其实俺想说明的只是一种思维方式,站在不同角度,或处在不同的阶段,对“钓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浮漂也一样,任何一款浮漂,在一名钓手手里,即可以用来进攻,又可以用来防守。而同样的浮漂,在新钓友手里,可能还缺乏更多的认识和运用体会。

二、区分浮漂的不同特点

从身、脚、尾上相对区分:

漂身越短。翻身越快,动作越贼(跳越感越强);

漂身越长,翻身越慢,动作越稳;

漂身粗短,便于钓浮;

漂身细长,利于钓底;

漂脚越短,翻身越快;

漂脚越长,动作越稳;

漂脚越粗越重,翻身越快; 漂尾越长,翻身越慢,行程越大;

漂尾越短,翻身越快,就位越快。

漂尾越细,动作幅度越大

漂尾越粗,幅度越小

从漂型上相对区分:

端肩的浮漂,信号顿感强,回弹快,利于“控鱼”;

溜肩的浮漂,下行幅度大,回升慢,利于“就饵”;

圆肩收腰细腿的漂型,适于钓猾口鱼;

长脚长尾水滴型短身浮漂,行程稳而慢,利于钓截口;

长脚长尾削肩枣核型浮漂,下行快,利于钓底部轻口等等。

硬尾漂,相对的动作幅度大;

软尾漂,相对的信号顿感强等等。

上述一段,看似提纲排列,新钓友可能容易看晕了,其实结合实践,并不难梳理为自己的经验。

  比如:短身漂本身,信号贼!漂身越短越贼。极端的例子是溪钓‘球型’或‘橄榄型’小漂(有些冰钓漂也近似),您可用它们来池钓一把试试。第一,翻身特快,入水就翻;第二,信号上窜下跳,能闹死你!这就是短身短脚短尾漂的贼性体现。但是,为什么有些池钓漂,漂身也很短,却不感觉贼呢?很简单,浮漂设计者为它们加装了长碳脚和长硬尾,弥补了‘短身’的贼性不足……池钓中曾很时髦的所谓‘水皮漂’又是啥新奇玩意呢?简单说,无非是‘溪钓漂’的改良而已!短漂本身,翻身已经够快了,设计者为了让它翻得更快,而同时又有一定的稳定性供咱‘数数’钓浅层的快鱼,把漂脚加粗、加重(注意:没有太加长),漂身稍加长就办到了,是这样吗?是否还符合俺上面所归纳的‘提纲’?

三、浮漂的有机运用

传说中:“软尾调几钓几,上钩不到底”。初听,也许您觉得这话不伦不类,不负责任,甚至是胡说八道呢。别着急,等俺说明一下,咱再结论不迟。这句话,传自于北京冬钓大棚,特定的小钩细线(袖0.5-0.8号钩,子线0.07-0.1号),很轻很小的拉饵钓底。这样的钓组配置,用小号软尾冬钓漂调几钓几,您可以试一下,上钩多半不到底!所以,大棚中后期糗底,如果用软尾漂,一上来,调3目钓3目一边,是比较省事儿而又切实的经验(软尾漂调钓,重在精细)。

以前有些钓友,按软硬尾把浮漂简单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即进攻型与防守型浮漂,从现阶段软硬尾款型来说,也确实可以如此简单区分之。比如,软尾漂漂尾多为六七目,而硬漂尾一般都长于十目,甚至还有十七八目的。软尾漂尾短,二摆行程短,翻身后就位较快,便于防御,便于采取守势钓底。而硬尾漂漂尾长,二摆行程较慢较稳,翻身后有很大的泳层搜索或鱼的追吃空间,利于主动进攻。从上面第二节中我们分析的浮漂脚、身、尾的变化特点来看,浮漂尾长尾短,只是影响降势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漂身与漂脚的因素、漂尾自身的粗细,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协同。另外,浮漂的降速快慢,还与钓组、调钓以及上饵方式等相关。比如您选一支较小号数(配铅轻 降速慢)的15目“过程漂”,采取轻比重拉饵方式(或捏三角形饵),再配合调6目,提铅,那么其降速,就会明显比大号漂、搓重饵、调平水、不提铅,慢得多!所以,钓组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同理,浮漂也只是我们手里的工具之一,完全可以凭我们的意识,派其主动进攻、或稳妥防御的各项用场!

浮漂的进攻与防守,受制于器也受控于人!此篇短文,闲来遐想,“唯武器论”让俺稍一改编,成了“唯意识论”。从传统钓底坠抓死口,到台钓灵敏逮入口,再到想让鱼怎么吃,就培养控制它们咋吃……依俺看,这是技术,也是认识上的进步。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形象叙述。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分析的太好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说得有理

很久以前

太棒了!楼主太厉害了!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楼主分享好经验。

很久以前

谢谢楼主分享好经验。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学习了

很久以前

感谢热心分享,学习了

很久以前
1/3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