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转】提竿难中鱼的原因和策略转

金陵一介渔夫_1232014-12-24 12:54:22

一、线组问题

(一)主线不符合水情、鱼情。一是主线比重过大。比重大的主线下沉到位压水后,下垂的水线会把标向下拉一、二目。或多或少地破坏了鱼标的准确性,也容易出现假讯号;二是主线过粗、过硬。隐蔽性差,加大水阻,易吸水,切水性、稳定性差,与子线的配合度也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标的准确性。在这样情况下出的标讯,十有八九是不会中鱼的。

(二)子线选用不当。一是子线过粗,目标大,容易引起鱼的警觉,鱼不敢就饵,鱼的窜线、鱼鳍的扇动使标出现了假讯号;二是子线过硬或子线打结(特别是在短的那根子线的钩柄处打结),鱼吸饵难以真正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鱼讯也就难钩到鱼。

(三)钩的运用不适当。一是钩过大、过小的缘故。过大,饵吃不进嘴,鱼难中钩。过小,刺鱼不深,或钩被拉开(有的钩弹性好,张开又迅速复位)跑鱼。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后空钩出水,就要考虑是不是这种情况;二是钩条过粗、过细的缘故。过粗,钩重饵较难入口;过细,钩条怕张开。虽有标动,但一个进不了嘴,一个跑鱼;三是钩形的选择不当。不同的鱼,由于嘴形和吃口不一样,所用的钩形也应不一样。如一般来说,挂商品饵钓鲫鱼,可以用钩门适中、钩柄较短的袖型钩;钓生口鲫鱼、快鱼,钩门稍宽、钩柄稍长些也无大碍,如欧那新黏系列;钓凶猛、拉力大、有牙齿的鱼,则用钩柄长等类型的钩,等等。

钩的选用还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鱼情而变化。如:笔者一次出外比赛,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试竿,也不知鱼情。第一场比赛根据现场钓上来的鱼,按常规我一直都是用一号袖钩。鱼讯倒不少,但很难中钩。在裁判点鱼的时候,我请教了隔壁的一个师傅。原来这池鱼连续几个月来一直被钓了又放,放了又钓,90%的鱼唇、鱼嘴都被拉裂、拉缺、拉掉,大部分鱼的上唇缺,往里凹,吃饵有动作,但提竿难中鱼。常规用钩都偏小,钩不住鱼的凹型嘴。根据这鱼情,我从第二场开始用了三号的袖钩,而且钓钝,不抓第一、二讯号,有时还有意识让鱼拖走钓组了才提竿,如此,大大地提高了上钩率。最后,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标的运用不当

1、标的选择不正确。选用不同质地、形状的标,就有不同的标相(标的反应情况和特点)。标偏大,总体偏钝,讯号偏弱,标太小,浮力不够等。一般来说,吃口稳健,没有小杂鱼,可以选用硬尾标;钓不同泳层鱼,抓接口,可以用穿程标;鱼易上浮,主钓上层鱼,可以用竹脚打浮标;小杂鱼多,鱼较刁猾,可以用软尾标。

2、解决好浮标灵、钝的调钓和运用问题。笔者认为一要多看一些理论性文章,直接汲取别人经验;二要多参加赛事,多钓,多问;三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多总结。同时根据不同的标相,真中抓实,有意识地提前、推迟提竿,随情应变。总而言之,要花时间熟悉自己每一只标的性能和标相,这样才能尽量做到提而有鱼。

3、用标还要考虑到影响标正常表现的其他因素。如:水面的漂浮物、油层、水温、水流等。千万不要把因此影响而造成的标不下沉等当着鱼讯。

(五)建议使用黑色的太空豆、标座、铅皮座和8字环等。这些小配件要是五颜六色的,很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使鱼竞相追啄、碰撞,甚至撕咬,这样的鱼讯是提不到鱼的。

二、饵料状态问题

(一)拉饵拉丝过长。拉饵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如蓬松、适口性好、水底澎化状态诱鱼等。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上鱼率。但如果拉丝粉放太多,拉丝过长就糟了。轻者饵团过大,鱼钩残留物过多,影响刺鱼;重者饵料不成圆团,两钩间藕断丝连,子线、钩柄上常附着小丝团,鱼儿争吃的是饵的丝和附着的小饵团,这样的鱼讯也是中不了鱼的。

(二)饵料拌得过硬、过粘。野钓小杂鱼多时饵料拌得粘硬些是一种措施,而一般情况下,鱼饵过硬、过粘则害处大,直接影响上鱼。设想一下,一个又粘又硬的饵团,鱼吸入口腔后引起标动,鱼人激动提竿,整个饵团又几乎愿样地从鱼嘴提出,而后在水阻的作用下饵团掉了,钩刺不了鱼,哪来中鱼?!

(三)饵料过松过散。饵料做得松散有利于诱鱼,也提高了上鱼率,这是事实,但过于松散,钩上无饵,即使鱼引了一窝,也没用。标的偶尔一二个讯号,多半是因为鱼窜线,碰钓组造成的,自然也钓不上鱼。

(四)饵料过于雾化。有些钓友过多地使用白粉一类东西,一下竿就白了一大片,这样也会影响鱼就饵。鱼闻得到吃不了,干着急。于是窜来窜去,搅得浮标讯号频频。这样提竿也上不了鱼。

(五)饵不对口。有些精养池,鱼吃惯了某种饲料,形成偏口;在自然水域,有时受环境、人为因素、气候等影响,鱼也会形成偏口。有偏口的情况下,饵料对口性尤其重要。饵不对口,鱼就饵不积极,或只是戏饵,这种状况出的鱼讯也不易中鱼。

(六)活饵不宜挂太长。有些钓友喜欢用活饵钓鱼,如果活饵挂得太长或挂得方法不对,鱼咬饵、拖饵而咬不到钩,有鱼讯也中不了鱼。

二、用竿不当、操作及其他问题

(一)要根据水的深浅度、鱼体的大小、慢鱼快鱼的不同,选择粗细不同的竿和软硬度不同的竿。过软的竿影响起鱼的速度,贻误战机,提不到鱼;质地过硬的竿即使及时提竿中鱼,但由于挥竿的力度和惯性,很容易拉豁鱼唇、鱼嘴,结果一样是空竿而上。

(二)要抓准提竿时机,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都要恰到好处。过猛、过早、过迟的提竿都是不中鱼的关键。把握好提竿时机一定要通过多练、多实践,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

(三)炮台架竿高度要调得适宜,便于操作为准;竿稍入水不宜过长、过深;人的姿态要自然最好不要*背,身子略往前倾,手不离竿,注意力集中。只有这样才不致于动作滞后,贻误战机,才会尽可能把住鱼讯,提竿中鱼。

除此之外,掌握鲫鲤、草、鳊、鲢等各种鱼的吃口以及在标讯上的反应的特点,抓住有效的鱼讯提竿,是提高中鱼率的方法。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感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学习了,不错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经验。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认真学习 提高钓技

很久以前

谢谢楼主的精彩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钓不到鱼就该好好找找原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了,不错~!

很久以前

不错的经验,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