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转】你所忽略的调与钓--探究调校双饵状态时最易忽略的重要因素

金陵一介渔夫_1232014-12-20 16:17:03

我在前一篇帖子《原创--浅析浮漂》中的第一部分中提到:“调整好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任何一只漂都能做到的。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理想,关键在于钓者,而不是漂。钓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饵重、钩距、子线柔软度、水底酱层状况、鱼情等等等等。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合理,是能否钓好鱼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钓友没钓好就怪漂不好用,其实是有失偏颇的”。由于前一篇的重点内容是浮漂,为避免跑题,故而未在文中就调钓问题进行展开。漂只是一个工具,而调钓则是一个钓者的能力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大。今天我就着重说说自己在调钓问题上一些看法(很多问题 是在家中调试发现的),如有不足之处还望钓友们多多包涵,若能不吝指出错误所在,本人定会虚心接受,且甚为欢喜。钓友之间的理性探讨是促进钓技和增进情谊的一个好方式,我相信海峡论坛的成立也有这样一份心意在里面,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

本文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一对鲜为人知的“秘密情人”--子线弹力和漂目排水量。这部分是重中之重,迷失于调钓问题的钓友看完这部分基本上就全明白了。第二部分:水底酱层状况对调钓的影响以及应对。有了第一部分的“知识储备”,第二部分就显得十分简单了,所以我会用比较简短的文字一笔带过。下面开始切入正题:

第一部分:一对鲜为人知的“秘密情人”--子线弹力和漂目排水量。

在正式讲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先忽略一些“广为人知”的教条,比如“一饵压2目时调4钓3的双饵状态是什么”之类的“常识”,这个一定请先扔一边......

我们先看一个图1:

[img=800,0]http://bbs.chinafishing.com/attachments/month_1403/14031214475ebb59b93c3fc6da.jpg?key=de258f40ffeb5815d62451386fb7cc80" />

如图所示,空钩半水调6目,单饵压2目,双饵压4目,漂尾露出水面2目。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要怎样才能让漂尾露出水面的2目变大?大家都知道,把漂往上拉,增加水线长度,直到饵触底后,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自然变大了。这是对的,但是这里面的细节过程或许被一部分钓友忽略了,而实际上这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调钓双饵状态的准确性,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在水线不断延长、双饵不断接近到接触水底的过程中,依次有如下重要细节:

1.双饵从悬于水中一直到下饵无限接近水底,但没有碰触水底。此时双子线都处于被饵球往下拉着的状态,也就是说双饵的重力是100%作用于双子线的。而水线呢,则处于被铅皮座+双饵拉着的状态。浮漂此时露出水面2目。这里重点说一下:浮漂的目数高低取决于水线的受力状况,水线的受力状况取决于铅皮座、双子线、双饵的受力状况。双子线的形态取决于双饵以及水底的受力状况。如图2:

[img=800,0]http://bbs.chinafishing.com/attachments/month_1403/140312144868e7637bd910ca9a.jpg?key=de258f40ffeb5815d62451386fb7cc80" />

2.下饵开始轻触水底,水底开始担负一部分下饵的重力(这里假定为50%),此时下饵的重力只有50%作用于下子线上,下子线没有之前那么“拉得紧”了,虽有些许放松,但受力性质依旧是“拉”,所以长子线此时还是直的。而短子线呢?此时依旧没有改变,因为上饵还是离底,上饵的重力仍然100%作用于短子线上。而水线的此时的受力状况减轻了下饵50%的重力,前面说了浮漂的目数高低取决于水线的受力状况,所以这里露出水面的漂目会增加一目,变成3目。如图3:

[img=800,0]http://bbs.chinafishing.com/attachments/month_1403/1403121449a2401eddc34e7280.jpg?key=de258f40ffeb5815d62451386fb7cc80" />

3.下饵完全落底,水底担负了下饵100%的重力。此时长子线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实际上并没100%放松,因为有钩重拉着,这里为避免繁琐而暂时忽略,爱思考的钓友可以将钩重因素加进去考量),但也还是直的。上饵和短子线那边依旧没有改变。水线的受力又减轻了下饵50%的重力,所以露出水面的漂目会再增加一目,变成4目。如图4:

[img=800,0]http://bbs.chinafishing.com/attachments/month_1403/1403121449d7793c05c70731ad.jpg?key=de258f40ffeb5815d62451386fb7cc80" />

4.水线继续延长,这个时候就是钓友犯迷糊的时候了。目前这种情况,如果要让下饵躺于水底,让上饵无限接近但不碰触水底,此时浮漂会露出水面几目呢?如果网上搜搜,各种答案都会有。有人说是调4钓4能让一饵平躺一饵轻触,也有人说调4钓3,还有更多人会说要看一饵压几目.....总之众说纷纭,你就是不知道该听谁的好。那么,这个时候的决定性因素到底又是什么呢?是时候切入主题了:一对鲜为人知的“秘密情人”--子线弹力和漂目排水量。下面看图5分析一下从漂到水底各部分的受力状况:

[img=800,0]http://bbs.chinafishing.com/attachments/month_1403/140312145079f9c0c0f4f73985.jpg?key=de258f40ffeb5815d62451386fb7cc80" />

从上图可以知道(本人做过水底实验),尼龙线的弹力和漂尾排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才是主要因素,该有多少钓友忽视了这一点啊,殊不知子线弹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漂目的变化。因此在不考虑子线弹力和漂目排水量这对“秘密情人”的关系时,仅靠臆测去推导调几钓几时双饵为何状态是根本不科学的。而且很多人说的饵重是决定性因素,现在看来,他还是决定性因素吗?他充其量只是一个障眼法(有一种饵比水还轻,他是浮的,则要另做分析)。当然,这里是假定水底为硬的,在分析饵重大小结合水底酱层状况对双饵状态的影响时还是很重要的,后面会说,这里先放一边。

漂尾的排水量就不多说了,两个字:粗细。所以用漂的时候要做到心里有数。另外,空心漂尾现在用的人很少,分析这个问题时也更复杂,下次有机会再讲。

下面重点说说决定子线弹力大小的因素:

1.子线的线径和材质软硬度。这个很重要,感兴趣的钓友可以在家里做个实验,切身体会一下0.4和0.8的子线弹力区别有多大,结果或许超过了你的想象。同样的调4钓4,同样的漂,0.4子线的双饵可能是一饵平躺一饵轻触,而0.8那边呢,可能就是一饵触底一饵悬。材质软硬度的影响也一样,道理差不多的。

2.钩距。钩距小,变形小,弹力也小;钩距大,变形大,弹力也大。另外,这里不能打极端比方,因为你不可能上钩离八字环只一公分,而下钩离八字环一米吧?另外拿根竿稍折一下就知道,最后折成一个圆圈时双手感受到的弹力不一定是最大的。钩距就说这么多了,它对调钓的影响应该都心里有数了吧。

3.子线的长度。子线越长,一端达到同样的变形量需要的力气越小;子线越短,一端达到同样的变形量需要的力气越大。还是拿折竿稍打比方,拿住一半和拿住两端分别去折,你就知道哪个省力哪个费力了。所以这个对调钓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部分:水底酱层状况对调钓的影响以及应对。

水底酱层状况是所有钓友都很关注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担心饵会没入泥中,鱼闻到气味但就是吃不到。从第一部分的图5中可以看出,水底的受的压力是有饵重和子线弹力决定的。那么遇到水底酱层很软很厚时就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用轻饵、用细长软的子线、钩距不要太大(你也可以无视钩距,直接放弃下饵保留上饵)。当然还有一个方法最直接:剪铅皮,直接提起来。只不过这个方法要多用几次才有经验,剪铅皮的量把握不好会导致前功尽弃。

说到轻饵,有一种饵比水还轻,他是浮的。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钓底?我只说一句:如果饵在水中的浮力大于子线的弹力,那么永远也不可能钓底。其他关于轻饵的调钓问题钓友们可以自己去思考。

说了这么多,貌似很详实了,也该结尾了。只不过,我自己对此贴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因为从双饵悬于水才说到一饵趟底一饵悬,后面还有更多“好戏”呢。而且我返回看一遍发现还有一些应该进一步说透的地方,但是我实在没这个体力继续了,说实话我从开头到现在已经有些头昏脑胀了,烟也抽了不少,挺难受的,再写下去恐怕会语无伦次、精神分裂了。这些问题还是请大家自己去探索吧。不过相信有了这种分析方法,后面的问题也不是难事了,对吧。好了,到此结束,多谢您的耐心观赏!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耐心观赏!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很给力

很久以前

台钓要学的够多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认真学习 提高钓技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学习了。

很久以前

就是钓点鱼 有这么费劲吗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值得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请多多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受益非浅,但还是有点犯糊涂

很久以前

跟帖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介绍的很详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