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离不开水,同样也离不开氧,溶氧量较高的水域才能钓获更多鱼儿,跟着氧气,我们才能找到更多鱼。
水溶氧量本身就比空气中的低,它的来源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水中植物因为光照形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二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向水中渗透,在水中的氧气浓度达到饱和的状态之后,水会像空气一样释放多余的氧气。
一、气温上升之后,氧气的溶解度也会降低,为了应对氧气少这种情况,鱼儿也会减少它们的活动量,在水中不动,或者游到水的表层呼吸水面的氧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夏季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看见鱼儿“浮头”的情况。
二、溶氧量和水的深浅的关系是:水越深,含氧量越低,水的表层受到大气压作用强,溶氧量也就大;溶氧量和水域面积大小的关系是:水域的面积越大,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溶氧量也就越大,如果有刮风下雨或者活水流进流出,水面的溶氧量也会增加。
三、出钓要顺应各个季节的气温变化,“春钓边,夏钓潭,秋钓背阴处,冬钓向阳滩”,这句关于垂钓的谚语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出钓对策。
四、如果我们去库塘垂钓的话,就要选择深浅水的交界处,这样的地方光线较强,水中的溶氧量也比较多,关键的一点就是这里的食物堆积多,鱼儿从深水往浅水活动的时候,会因为食物和氧气停留在这里,把钓点设在这里,上钩率也就会比较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