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初学钓鱼时我的一些惨痛经验3

不吭声2019-05-30 16:16:52

惨痛经验二十一,刚开始钓鱼的时候,基本上用的都是四米五、五米四这样比较长的竿子,挂上蚯蚓往水里一扔,把竿子往地插上一架,然后耐心等鱼儿来咬钩。后来在水库钓鱼用饵料打频率,操作长竿子就非常费力,对体力的消耗十分巨大,逐渐改用三米六以下的竿子,用得最频繁的是二米七,甚至还买了一根二米一的。其实鱼有近岸觅食的习性,除非要钓大鱼,否则根本没必要用长竿,钓小鱼的话二米七就足矣,可以非常轻松的打出频率来。而且去水库基本上都是主钓小鱼,用长竿纯粹是浪费表情和体力。用竿的长短,还是要根据鱼情、根据想钓的目标鱼来定,不能一味的追求一寸长一寸强。

惨痛经验二十二,关于挂底,还有可能发生一种情况,就是当你反复提竿、抖竿企图扯脱钩子的时候,竿节与竿节的接口处会越卡越紧,竿节前端也会被越撑越大,有时稍微用的力度大了一些,就有可能发生前一节竿节的末端把后一节竿节的前端撑裂的情况,使得竿子报废,我的三米六溪流竿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正确做法是,扯钩子的时候还是要轻提轻扯,尤其是子线较粗的钩子,更要小心,扯不脱就不要硬扯,要边收竿节边拉主线,先保护好竿节,防止其被撑裂,拉断线组总比弄坏竿子强。

惨痛经验二十三,鱼情不好的时候,一般总是认为窝料打得不够,总是要时不时的补窝,但往往收效甚微。其一,你选的钓位不好,这个钓点根本不会来鱼,打再多的窝料都是白费;其二,由于气压、气温、风力、水位、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鱼儿不开口,怎么打窝诱鱼都不管用;其三,诱来了鱼,但是窝料太多,鱼儿只顾着吃窝料,不去咬钩,效果适得其反。我经常走入这样的窝料使用误区,一旦不来鱼,就狂打窝料,打完鱼饲料,打鸡饲料,打完鸡饲料,打红虫蚯蚓颗粒,打完红虫蚯蚓颗粒打糠饼,打完糠饼打酒米,总之是花样繁复、数量多多,其实越是这样鱼获越少,众多窝料只是帮水库老板喂鱼而已。正确做法是,在没有鱼的时候要平复心态,不能气急败坏,不要矫枉过正,打窝、补窝要适可而止,要耐心等待鱼情转好,如果鱼情一直不好,就早早收工,早点回家休息,在这一回合中认输认命,反正你是打不赢自然规律的,何不顺其自然呢,剩下的窝料可以留待下次再用,这样也节省了钓鱼的成本。

惨痛经验二十四,刚开始钓鱼的时候,自己摸索着开饵,总是掌握不好拉丝粉的用量,要么加得太多,使得钓饵丝络纵横,硬如网球,拉饵困难,拉出的饵团有时大如乒乓球,很不利于作钓;要么加得太少,起丝不足,拉饵的时候总是要拉几次才能拉出饵团,或者根本拉不出饵团,影响钓鱼效率。现在一般都是加十分之一左右,效果还比较理想。加拉丝粉有时候也要根据所钓的对象鱼来定,如果是浮钓白条、翘嘴等上层鱼,要相对的少加,增加饵料雾化,减少钩上残留;如果是钓鲫鱼、鲤鱼、黄尾等底层鱼,要相对多加,减少饵料的雾化,使得饵料到底后钩上还有较多的残留,便于诱鱼。

惨痛经验二十五,如果钓底层鱼,最好选用比重大、偏香、雾化慢的饵料,便于饵料顺利到底,也不招热爱腥味的小鱼。有一回我在一个山塘水库作钓,想钓底层的鲤鱼,结果开了一团浓腥、比重轻、雾化快的饵料,挂钩后抛入水中,一路拉烟下沉,招来很多小鱼闹钩,可以很清楚看到水面上青色的一团小鱼聚集在那里,饵料一入水就蜂拥而至,即便饵料到底了,小鱼也会下潜到底层去拉扯钩饵,造成很多假信号,也影响大鱼就饵,简直就是不得安宁,当然钓获也差。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场景发生,在钓底层鱼的时候,就不要去选用比重轻、腥味大、雾化快、比重轻腥味大且雾化快的饵料。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