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转帖] 带饵调漂法

快意钓江湖2014-11-19 10:33:29

调几钓几不科学。

第一,忽略了饵重,预留的浮力不等于饵重。

第二,平衡关系没确定,钓目不是和谐点。

第三,调钓带有主观盲目性,理论依据不足。第四,就浮漂而言,每只浮漂的动态范围不一样,它具有单一性.

好多人对调漂感到困惑,关键是忽略了整个钓系中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在施钓中找不好它的和谐点。

台钓钓系中的核心,就是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调漂就是调整它的动态平衡。使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达到最佳,使其受外力影响敏感度最大。

一、带饵调漂的三个条件和一个原则:

三个条件:

(1)千斤(铅皮)是悬空的。

(2)水线是垂直的(包括子线)。

(3)用施钓饵调漂。(也可用钓对象鱼饵重近似的皮筋颗粒带替)

一个原则:浮力与重力的平衡

.

易记顺口溜(牢记)

千斤悬空,水线直,

拟钓用饵来调漂,

平衡关系是道理。

二、调漂

1、底钓调漂

易记顺口溜(牢记)

挂饵离底调平水,(单饵或双饵)

去饵漂稳是调目,

调目以上动态区,

下移灵敏上移钝,

不灵不钝钓中间。

2、找底

易记顺口溜

挂饵离底调平水,

上移浮漂来找底,

漂目出水 饵触底。

3、浮钓(包括离底钓)

易记顺口溜

双饵离底定钓目,(一般为3目左右)

去饵漂稳是调目,

上下移漂找钓棚,

调钓灵钝自兼顾。

4、施钓

易记顺口溜

施钓进入动态间(中),

诸多因素互牵连(联),

平衡关系已拟定,

力求和谐是关键。

三、注意事项:

1、每只浮漂的动态范围不一样,它具有单一性(饵重在漂尾上反映的长度,称动态范围)。

2、尽量选用动态范围较大的浮漂。动态范围大,兼容性好,和谐区域大,对水底平整度、饵的大小、比重的轻微变化有较大的兼容性。

3、尽量选用细尾浮漂,细尾动态范围大,灵敏度高,如视力不好、观漂困难,可加粗漂头,但标点必须下移粗头以下(标点就是拟定的调漂起点)。

4、一般情况下的调漂,单饵调漂为好(指底钓),兼容区间大,较稳定,信号真实。

5、双饵调漂适合钓快鱼,生口鱼,钓酱层较厚的水域(包括浮钓调漂)。

6、调目和钓目的确定是依据所用浮漂和所用钓饵调校出来的,它具有单一性。

7,动态范围的大小与浮漂(浮漂质量)成反比.与饵重成正比.用漂适中偏大为好.

重点注解:调目------饵重在每只浮漂上反映的长度(目数)就是调目;

钓目------鱼就饵的最佳舒适度(和谐点)就是钓目.

解“拟钓用饵来调漂” (带饵调漂法注解---1)

浮钓调漂最简单,就不解释了。

底钓调漂用饵一般分三个级别:

蚯蚓(包括挂虫饵)——较轻,

拉饵(包括拉虫,肉加馍、面饵)——中等,

搓饵(包括皮筋颗粒)——重。

三个级别的饵重差距较大,因此调出来的调目差距就大。

1、用蚯蚓或挂虫调漂最简单,挂上饵后调近似平水,上移浮漂找底后,钓目等于或大于调目1-3目就可以钓了。根据水情鱼情,适当调整就是了。

2、拉饵:拉双饵离底调近似平水,几竿即能调好,上移浮漂找底后,施钓中找和谐点就是了。

3、搓饵:搓饵(单饵或双饵)离底调近似平水(饵散可粘些,饵大小适中即可),初学者可用与饵重差不多的皮筋颗粒代替,(钓鲫鱼,用鲫鱼颗粒,钓鲤鱼用鲤鱼颗粒)。调漂当中,饵重的误差以及施钓中饵团的大小不均,和水底2、3目的不平,兼容区内的均衡作用就自动调节了。基本上不会影响灵敏度。

和谐点最终会以钓目的形式表现在标目上。一般情况下,单饵调的漂,钓目试定在调目以上2/3处,双饵调的漂钓目试定在调目以上的1/2处为好,拉双饵调的调目与搓单饵调的调目近似,可兼饵施钩(拉搓)。

只要用平静的心态去思考,辩证的去分析,很快就能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施钓中灵敏与迟钝的调整 , (带饵调漂法注解--2)

施钓中的灵敏与迟钝,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什么是灵;什么是钝,灵就是快;钝就是慢。快,就是传递信息的连线(包括子线)较紧直,使信号传递快;慢,就是传递信息的连线(包括子线)较松曲,使信号传递滞后。

在施钓过程中,每次换饵后都有一个从带饵平衡到空钩平衡过度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浮力与重力,始终进行着平衡的自动调节,重力不断的减少,而浮力也在不断减少,(浮漂上升)。这就是钓系中的动态平衡。

在钓系中,浮力大于重力,整体会上升;重力大于浮力整体会下降。在拟定的动态范围内上移浮漂,水线加长,重力受水底支撑,水线(包括子线)就会变松;相反下移浮漂,就等于增加浮力,水线(包括子线)就会紧直,这就是下移灵敏上移钝的道理。

一般情况下,饵团的大小不均,比重的轻微变化,以及水底的轻微不平,动态范围内的均衡作用,会自动调节的。基本上不会影响整体的灵敏度。

小幅度的灵钝调整,主要靠上下移位浮漂解决,大幅度的调整可由单饵调漂改双饵调漂,双饵调漂改浮钓调漂,子线卧底钓,可无钩调平水,钓1--2目即可。

一般情况下的垂钓,单饵调漂既可。

灵钝的调整,首先考虑饵在水底的状态,鱼就饵的舒适度,其次才是信号传递快慢,统筹兼顾,整体和谐,才是最佳。

如何测量浮漂的动态范围? (带饵调漂法注解----3)

动态范围------就是饵重在漂尾上反映的长度.

取一只浮漂,挂上一块与钓对象鱼用饵重量差不多的橡皮,半水调成平水,然后取下橡皮,再放入水中,看空钩平衡点以上漂尾长度(量一下)。两只以上浮漂做比较,长的为动态范围大。它具有单一性。

用同一办法,可以检测同款同号浮漂浮力的大小,浮力大的为好。如想让两只浮漂浮力相等,可依浮力较小浮漂为准,在浮力大的浮漂漂脚上裹上铅皮配重粘好,使两只浮力一样,但是,动态范围还是不一样地。

浮漂本身固有的灵钝特性与钓系中灵钝的关系 (带饵调漂法注解-----4)

就浮漂的浮力大小而言,体积相等,浮力大的灵;浮力小的钝。(动态范围大的灵),浮力相等,体积小的灵;体积大的钝。就漂尾粗细而言,细的灵;粗的钝。就漂尾实空而言,实心的灵;空心的钝 -----等 等 , 浮漂本身固有的灵钝特性,在钓系中固然重要,但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灵敏与迟钝)的是钓系中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统筹,兼顾,和谐才是精髓。

施钓中,什么是灵,什么是钝,灵就是快,钝就是慢.灵,就传递信息的导线(包括子线)绷直,使信息传递快捷,慢,就是传递信息的导线(包括子线)松弛,使信息传递滞后.,

浮漂在钓系中,钓目距离调目越大(越远)越灵敏,最大值,超不过饵重在漂尾上反映的长度;钓目距离调目越小(越近)越迟钝,钓目越过调目的值,一般不能超过钩重(包括子线重)在漂尾上反映长度。再超过的值(长度)与子线弯曲的程度成正比.

浮漂的灵与钝,与钓系中的灵敏与迟钝,概念上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不能混淆,灵与钝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

注意力应放在钓系中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上,应放在钓系中灵敏与迟钝的关系上,抛开钓系中的灵敏与迟钝,去追求浮漂的灵与钝(或一味追求高档浮漂),势必进入雾区.

浮漂调整固然重要,但在整个垂钓过程中不佔主导地位,天气是第一位的,选位是笫二位的,诱鱼(饵)是第三位的,------要综合考虑,辨证分析,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是根本

带夜光棒调漂方法 (带饵调漂法注解-------5)

带夜光棒调漂, 有无钩调法,空钩调法,带饵调法等多种,我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个人觉得带饵调漂为最好,

选一细长身,中偏大号细硬尾浮漂,漂尾11厘米左右,(做永久使用,漂尾长的可剪掉一部分,这样翻身快) 然后在漂尾头上,用防水胶水,粘上夜光棒座就成了。如果临时使用,把夜光棒固定在漂尾上离漂身顶部11厘米左右,具体做法:用夜光棒袋中的小尼龙管,剪下二至三段小圈,套住夜光棒和漂尾即可,也可用透明胶带裹两圈,(这种套法易损漂漆,弄不好易折断漂尾!)

调钓方法:挂一钓对象鱼饵(不好控制,可挂一钓对象鱼的皮筋颗粒)离底调近似‘平水’(这个平水是指夜光棒底部半目左右),去掉饵后就是调目,钓目试定在调目以上至‘平水’三分之二处,视鱼口适当调整,上下移漂就是了(钓快鱼或浆层较厚可挂双饵调漂)。

这种调漂最科学,方便,易操作, 施钓中漂讯顿口加强,送漂稍慢, 不亚于无夜光棒线组的灵敏度.

带夜光棒调漂,是将调漂起点(平水),下移至夜光棒底部, 夜光棒不算目数,整个夜光棒露在水面上. 调钓,夜光棒都不触水!

注:1,用蚯蚓或红虫施钓,因饵重较轻,钓钝不钓灵,调好漂后钓目等于或大于调目就是了.

2,钓鲤鲫或混养都好用,除浮漂外,适当更换线(钓)组,重新调漂就是了。

3,用夜光棒施钓,比用灯照漂施钓,问钩率高的多,就是起鱼遛鱼不方便。

4,收竿后及时取下夜光棒,以保持夜光棒座的弹性。

5, 记住常用饵重的调目,下次使用,可直接离底空钩找调目.

6, 所说的平水,就是挂饵平衡点; 调目就是空钩平衡点.

台钓"钓系中灵敏与迟钝的辩证关系 ( 带饵调漂注解-----6)

学习悬坠钓法,不明白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内在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进门容易,深入难, 特别是从调几钓几入门学起的,有相当一部分人, 很快就进入雾区不得自拔, 纠其原因: 就是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没搞明白, 钓系中灵敏与迟钝的变化规律不清楚, 不管浮漂浮力的大小,钩饵重的大小, 漂尾的粗细, 目与目之间距离的大小, 浮漂的动态范围的大小等等, 设定的调目,是否符合钓系中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 预留的调目以上的长度(目数),是不是灵敏所需要的可调段(范围),拟定的钓目是否在它的变化范围内的和谐区域内,心中无数, 只能跟着感觉走,一会在浮漂上找原因,一会在线组找原因,一会在増减铅皮上找原因,一会在找底上找原因,一会在饵的状态上找原因, 左换一只好漂,右换一副细线, 由此而来的一味追求高挡浮漂,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浮漂至上论.线组配置细小论,铅皮(配重)放大信号论, 等等-------就是不知道从钓系中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关系上去找原因!感到调漂神秘!困惑!难!难!

实际上,明白了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变化规律后, 在施钓当中,调钓(浮漂)是一件很容易掌握,很便于操作的事情,根据水情鱼情,灵活调整就是了.

施钓中,在整个钓系中,什么是灵敏? 什么是迟钝? 灵就是快,钝就是慢.灵,就传递信息的导线(包括子线)绷直,使信息

传递快捷; 慢, 就是传递信息的导线(包括子线)松弛,使信息传递滞后.

浮漂在钓系中,钓目距离调目越大(越远)越灵敏, 最大值,超不过钩饵重在漂尾上反映的长度;钓目距离调目越小(越近)越迟钝,钓目越过调目的值,一般不能超过钩重(包括子线重)在漂尾上反映长度, 再超过的値和子线弯曲的程度成正比.浮漂讯号的大小和鱼就饵的力度以及钓系匹配调整的灵敏程度成正比. 无钩调漂,空钩调漂,带饵调漂 ,凡是离底或半水调整的钓系,钓系中都遵循着浮力与重力的动态平衡的客观的变化规律以及认识它的内在的辩证关系.

浮漂本身固有的灵与钝特性,与钓系中的灵敏与迟钝,概念上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不能混淆,灵与钝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 漂尾的粗细,实空, 对灵敏度有较大关系, 漂尾越细越实(比重大)动态范围越大越灵敏(钩饵重在漂尾上反映的长度,称动态范围).

在施钓中也不是越灵越好,首先考虑的是鱼就饵的舒适度,其次才是信号传递的快慢, 统筹,兼顾,和谐才是精髓 .

浮漂调整固然重要,但在整个垂钓过程中不佔主导地位,天气是第一位的,选位是笫二位的,诱鱼(饵)是第三位的,手法是第四位的---要综合考虑,辨证分析,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是根本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超级详细啊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在这里快速回复#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很好的分享,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不错,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楼主精彩分享了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1/3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