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中坡山散步邂逅老袁,他告诉我,近段时间两江口鲤鱼吃口好,说自己去了两次,每次均能搞起三四十斤鲤鱼,可信吗?如果换成我等高手倒是有可能,而他一个去年才入坑的菜鸟,嘿嘿,半信半疑。
不过那里的鲤鱼真的很多,那可是怀化乃至周边县市钓鱼爱好者的乐园,当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老袁的话虽然可信度不高,却依然撩起了心中那根脆弱而敏感的钓鱼神精。诸多原因五年没去了,真想重温一下昔日的美梦。
有梦就追,说走就走。
从家到达目的地,六十三公里,一半国道一半乡道,整整花了一小时二十分。
久违了的水库展现在眼前,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让我感到陌生的是,水质虽然很好,水位却涨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正好遇到准备出门插秧的老谭夫妇,老谭家住水库边,夫妻为人和善,钓鱼人大都乐意在他家搭膳及借宿,口碑不错。
于是向他们打听起鱼口情况,反馈的信息非常糟糕,五一前鲤鱼吃口很好,很多钓友都是乘兴而来,爆护而归,进入五月以后,由于雨水不断,库水暴涨,除了白条子疯狂外,鲤鱼再没口了。
显然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有点气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会吃亏的。听人劝,吃饱饭。
难道今儿又要半日游了?于心不甘呐,抱着钓不着鱼逮虾也行的心态,告别夫妇俩径直往梨溪口方向走。
边走边盘算着,其实这两库相距也就十来公里,不用说梨溪口水库水位也一定是暴满的。
走了大约八公里样子便来到了一小溪边,在一村子旁边一小堰垻处停了下来,环视水面,还真有小鱼在水面上游动,经验告诉我有小鱼地方往往也会有大鱼的,于是向一犁田的农民圢探了情况:有鱼,允许钓。
就在这搞起
谚语说:钓鱼不选草,大多钓不到。环顾小溪两岸,岸边有水草的地方不多,惟独这个洄湾处水草较多,直观告诉我这里是理想中的钓位了,只是农民也在这里种植着玉米和大豆,而且还用纱网围了起来。
会不会有风险呢?内心确实有点忐忑,可转眼想,山区村民应该很纯朴的,只要不踩坏别人庄稼,应该是没问题的吧。于是在以地头庄稼的缝隙作为落脚点,隔着纱网向外面水草边分别打了两个糠饼窝,撑竿架都不用,鱼竿直接搁在半米多高的纱网上。
时间:5月28日
地点:梨溪口小溪
人物:本人
天气:阴
气温:21一25度
垂钓指数:适宜
手竿:4.5m
线组:主1.5,子1.0
鱼钩:伊斯尼4号
窝料:糠饼加老坛玉米
钓饵:老坛玉米加蚯蚓
主钓:踫啥钓啥
窝打下不久就开始上鱼,土龙子,白条子搞个不停,不行还是换颗饵吧,玉米粒白条子也呷。
正当我思索着对策时,突然间感觉背后有什么东西从我头顶呼啸而过,随后窝点周围发出"啪啪‘’响声,水花四溅,急忙回头一看:天呐,只见一个约六十出头的农妇在背后田埂上正弯腰拣泥土和石块呢,一阵乱扔后,老太太一言不发扬长而去,吓得我愣愣地发呆,回过神来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收拾行头换钓位,幸好没踩到半根庄稼,否则就麻烦了。
于是往下游堰垻方向挪动了近两百米,这里虽然水草少点,但清静、最重要的是心安啦。
同样在不同的地点分别作了两个糠饼窝,经过这么一折腾,重新打窝下来时间已到了十点半,这次干脆用老坛玉和糠粒作钓饵直接开干。
近个把小时时的守侯,只有半米多深的浅水窝首先上鱼。
一枚非常健硕、漂亮的鲤鱼。
同样是糠粒,半小时后又在深水窝中擒获了这枚半大的鲢子。
幸福来的匆忙,去的也突然,不久风云突变,转眼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考虑到雷雨中垂钓不利于安全,于是决定草草收兵。
回到家里还不到三点半,鱼获不多,娱乐多多。
是啊,我们钓鱼人常常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图的是什么?
富贵三更灯火,功名一片浮云,枯荣得失似流水。
钓鱼人追求的是简单、真实、淡泊。
兴致所趋,亲自下厨烧几道菜,那野生鲤鱼正好作道酸辣鱼,在秀手艺的同时,再备上一杯薄酒。
什么是得意人生?
有砖搬,有鱼钓,有酒喝,这就是钓鱼人的得意人生!
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老铁们:干!!!
沙发自己躺
钓鱼不要钱的吗
小溪不要钱
很想认识大哥
师傅 什么时候带我一起潇洒一趟
大师,就是太师,比大师还厉害一点,赞!
哪敢称大师,钓鱼爱好者而已。
好说好说
彼此彼此
白条大个吗?
白条不大,马口特别多。
前天听钓友说起两江口白条多,想去玩玩
是的,备小钩短竿,一天拉十斤不成问题。
大师黑坑技术怎么样?发现一个好地方技术好的一天破百斤很轻松
好坏,骗我入坑,方石坪吗?
方石坪还好吧 基本没打过锣
不是,我技术不行,想要大师去杀下
3月多开的,很好钓技术好绝对没问题。大师去杀一次,很爽的
如果都是回锅鱼就比较难钓了,偷驴也要看运气,再者钓那么多鱼干啥?送都送不出去。
请问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