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痛经验十一,钓底的时候如果挂底挂得很牢,不可猛力提竿,否则断子线、主线都算是轻的,还有可能断竿子、断竿稍绳,我的二米七竿子的竿稍绳就这样断过。正确做法是:回撤竿子平拉,最多拉断子线;或者不去拉,稍微等待,让鱼儿啄残留了饵料的钩子,帮你解套;或者用中等力度从各个角度拽竿子,也有可能松脱。
惨痛经验十二,有些鱼竿存在设计缺陷,比如尾堵不是实心的而是空心的,中间有个圆形的凹槽,收竿后竿子的第一节极容易卡在这个凹槽里,你想抽出竿子的时候第一节老是出不来,又不敢大力抖动或拍打,怕伤到竿子,很是急人。我自创了一个土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剪一段绕线圈的泡沫塞住凹槽,问题迎刃而解。
惨痛经验十三,有些比较便宜的竿子的前竿堵质量不好,竿堵的前段是分成两瓣的半圆柱体,但是体积偏小或弹力不足,导致和竿子的接合不紧密,经常脱落,对竿子的保护不到位。这个小毛病还是可以通过缠线轴泡沫来解决,剪一片泡沫塞入竿堵的裂缝之间,把它撑大一些,再塞入就牢靠多了。
惨痛经验十四,在钓完鱼后收拾线组,用缠线轴绕线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地上的鱼线绷在石头或树枝上,否则会磨损鱼线使之起毛、开叉,下次如果遇到大鱼肯定会拉断,大鱼逃之夭夭,你后悔莫及,我的七米二四号线就被这样磨坏过。正确做法是,取下线组后,拢到没有障碍物的地方,保持鱼线松弛,慢慢收拾。
惨痛经验十五,在水库守钓大鱼的时候,要一直盯着浮漂,否则你走开去做别的事情,很有可能恰逢大鱼咬钩,一把就将竿子拽入水中了,然后你就看着竿子在水库里满场跑吧,我的三米六和四米五竿子都这样被拽入水过,都是钓友下水游泳帮我拿回了竿子。正确的做法是,一直盯着浮漂,手不离竿子,或者走开的时候收起钩饵,或者给竿子拴上失手绳。
惨痛经验十六,刚开始钓鱼的时候都是独自一个人在家附近的河里野钓,没有人指导,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所钓的鱼也多是黄辣丁、鲫鱼这种嘴巴比较大的鱼,所用的钩子都是四号以上比较大的钩子,便于在野钓的时候挂蚯蚓。后来学习台钓,仍然沿用河里野钓的用钩思路,很多时候看到浮漂浮浮沉沉就是勾不到鱼。后来才发现,对水库里的白条、青尾、黄尾等嘴巴比较小的鱼来说,我所用的钩子实在是太大了,很不便于鱼儿吞钩,所以钓获总是寥寥。其实在水库里钓鱼,大多数时候都是钓小鱼,根本不必用到四号以上的钩子。后来改变了用钩思路,多用一号二号甚至是零点八号的小金钩施钓,效果立竿见影,钓获小鱼多多。
惨痛经验十七,刚开始学钓鱼的时候,根本不会调漂,只知道将漂调到漂肩,露出全部的目数,而铅坠也总是偏轻,所以基本上都是钓半水、钓离底,钓饵基本上都不到底,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根本没有钓过底,导致钓鲫鱼、黄辣丁等底层鱼效果很不理想,一次在一个养殖塘里钓鲫鱼,由于双钩没有到底,只钓到六条不到一两的小鲫鱼,想要钓的大板鲫更是不见踪影,那次的钓获估计是这个养殖塘开钓以来的垫底成绩。后来慢慢的知道了调漂的重要性,会在找底后使用钓跑铅、钓铅坠悬浮双饵到底等底钓方法,而调目也从露出全部目数到钓一目两目那样精细灵敏的目数,鱼获自然也随之大为改善,在野河里钓到过五斤以上的小鲫鱼。
惨痛经验十八,刚开始钓鱼的时候,买的漂都是那种十几目的大漂、长漂,浮力强大,下水翻身慢、行程长,用它们钓小鱼的时候漂相极为轻微,很不便于看漂,甚至有时鱼儿已经吞饵,但漂纹丝不动,错过了很多咬口,影响上鱼。后来知道了钓大鱼、小鱼的用漂区别,改用小漂、短漂钓小鱼,漂相明显得多,上鱼率大大增加。
惨痛经验十九,刚开始钓鱼的时候,对钓到的每一条小鱼儿都非常珍视,生怕它们脱钩而去,所以总是买有倒刺的鱼钩,务必要将鱼勾得牢牢的,钓上鱼后,总是要握着鱼摘钩子,有时勾得太牢,还要用取钩器取下来,在卸鱼这个环节耗时较长。除了卸鱼效率低,倒刺钩对鱼的伤害也较大,一握一捅,鱼儿的小半条命就没了。后来在钓小鱼的时候改用无倒刺钩,配合鱼护上的挡针,卸鱼速度大大提高,鱼儿所受伤害大大减小,可以保持鱼儿的活性。同时,由于不用用手去抓鱼,手上就不会沾到鱼儿的粘液,不必反复洗手,也大大减少了这个环节的时间。对跑鱼也更不在意了,即便鱼儿掉落在脚下也任由它弹跳回水里,不去管它。
惨痛经验二十,刚开始的钓鱼的时候,对杀钩时机的判断非常简单,基本上是要看到黑漂了或漂被顶得老高的时候才杀钩刺鱼,这样杀钩固然不容易跑鱼,但弊端也明显,一是鱼儿吞钩吞得太深入了,往往到了喉咙里,用取钩器取钩难免弄伤鱼;二是钓一条鱼所用时间相对更长,影响了上鱼效率;三是也有鱼儿吃完饵料吐钩而去情况发生,杀钩杀不到鱼。后来才发现,如果调漂准确,其实只要有一两目的顿口或顶漂,鱼儿已经吃牢了钩子,可以及时杀钩了。漂相其实是一种延迟反映,水下的动静反映到水上的浮漂,本来就有一个传导的过程,等我们看到漂相的时候,其实水下已经动静不小了,大可杀钩了。
加你微信下次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