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随便聊几句。近日我帖子(大水面作钓………)里有小鱼放流,有钓友留言钓上来的鱼的存活率有多少,放生后又存活了多少,等等,并且亲自实验过。
我拜读了该钓友的文章,我认为有几个误区需要说明:
一是鱼护。既然河边有水,不用渔护用活鱼桶,就是加速死亡,怎样充氧都无济于事。高温季节更明显。
二是水质的问题。自来水与自然水域的水有天壤之别。自然水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生物,矿物质。
三是空间。自由散漫的鱼受得了鱼缸的限制?还不郁闷死。
四是适应。水质的改变,鱼也是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的。
五是存活率。这个问题得看气压,温度,水情,空间等等。条件不同,得出结果不同。
建议采取渔护入自然水域,增氧渔桶两项实验作对照,才更有说服力。铁友们,你们认为呢?真理越辨越明。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这两天,一场暴雨一场小雨后终于停歇了,仍然继续我的探钓之路。
雨后骄阳似火,夹着5至6级北风,一路行来倒也不轻松。
顺着乡村公路直行,全水泥路。
哦,到了谢场了。谢场主街道并不太长,骑车几分钟就可穿过。
这个镇上午挺热闹的。过早滴,买菜滴,商户的吆喝声,让街道的行人,大小车行走感到一丝拥挤。
顺省道213继续前行。
一闸口,有水在流。顺坡下。
这地方真是别有洞天。人在林中走,水在林中流,仿佛最美天堂,神仙造就。
继续看,迷眼了!满绿尽收眼底!
这场大小雨急坏了庄稼人。刚出芽的,已开始发绿的稻苗淹在水中,随时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着,哀叹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节约和珍惜每一粒,种田人不容易啊!
碰见一老人,正在施除草剂,递上一支烟后便聊开来。这是胜利渠,直达仙桃城区,很长哩。钓鱼的人没多少,倒是去年常有电工光顾,上两的没多少了。这湾人家没人钓鱼,年轻的外出挣钱,老人在家种田看孩子。
没行多远,看到一点,倒还不错。有草,避风。
开干吧。水草,树枝,障碍物太多,先清理。
整理座位也不在话下。
插伞,加固,防大风。
水情:浑浊,不流,有风吹的涟漪,波浪
水深:2米左右
水宽:18米左右
鱼花:偶现,不多
手竿:3米6
钩型:3号无刺黑袖
浮漂:中尾
线组:1.2X0.6
钓层:触底
饵料:蓝鲫20%,大鲫终结者50%,918纪念金版20%,雪花粉10%。
考虑水色浑浊,水较深,水底温度偏低,在腥味方面较重一点。
常规先酒米做底窝,拉饵作诱快抛竿。
半小时后来一口。
快抽20分钟后:
江鳊也来凑热闹!这里也有这货?同饮一江水,没有才怪哩!
由于风力越来越大,抛扬竿受到一定影响。找了一支中长尾漂,加重铅继续。
继续上鱼:
风越大,鱼口越好。
连竿:
继续连竿。
口一刻也没停歇的意思。
水草也不在话下。
饵入水便有口,狂拉。
口爆了!
有口就有鱼,一拉一个准!
群鱼进窝了!
狂拉近2小时,路途远,早收竿,
放流是必须滴。理长理短让别人去说呗。走好自已的钓鱼路,亲自做到了就知足了。
野钓资源遍地都是,有原生态的水文环境更是难能可贵。我们钓鱼人要扎稳脚步,努力开拓,永葆一颗火热的心,用满腔的热情,努力将钓鱼进行到底。
再附两幅图,心情更舒畅了。
大师的品德与钓风只有一个字形容了,赞。
大自然环境甚美,大师的品德更美!给你加一组电瓶,你岂不要跑到省外去了!
我的14,15,16年的钓鱼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一区域度过!
大师都跑到梦里水乡去了
全是小奶鲫
互相学习,进步。
野钓中国是我的目标。
藏滴够深。怎么不早说。其实内地未流行台钓之前克钓了几次,现在情景大变样了。
嗯啦。
自从城南河潭子口和刘市段城东河电工网工太多了。就几年都没有去那个方向啦!很怀念那里。
真是喜欢你钓鱼的文章,不光了解了很多钓点,同时欣赏领略了很多自然风光,我还挺幸运,随手捡了一个小无鱼护。很好用,也是跟你说的一样用鱼护养鱼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