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昨天连续奋战了16个多时辰(从凌晨6时多一直到几乎22时),为了身体健康,更为了第二天能早起继续作战,我就强收想夜战到底的念头,赶快收摊,但赶到家还是23时了,为了明天的战斗、为了心中的梦想,我每天必上的论坛也不去转悠了,赶快睡觉!但第二天还是比平时的每个周六的3时多就自然醒来的规律晚了一个多小时!
时间:2014年10月26号
地点:175坝塘
人物:本人
收费情况:免费
水深:3——5米
武器装备:海竿三把、矶竿二支
钩型:9、11号千秋伊势尼
钓组:3号大力马,子线2号
钓饵:玉米粒、蝗虫
目标鱼:青鱼、鲤鱼、草鱼
渔获:空龟(归)
天气:8----17度,晴转阴天,北风4——5级
【过程】凌晨5时醒来就赶快做饭,又是6时出发!来到老钓场先去检查昨天晚上留下的三套地钩,但却没有一套与昨天的放置有异样的(昨天用铃铛夹的某个地方的线是松的,鱼儿如果咬钩子并拉动,那截线就会紧的)!泄气之下,今天就不放置地钩了!
因为前段时间听同事之弟弟说,他们村常钓大物的渔友总结出了这段时间钓大物的规律,就是当天打窝不会出鱼,必须头天打窝、第二天才可能出鱼!所以这次我就学他们先不打窝(昨天垂钓等于为今天打窝了),而是先把海竿和矶竿等挂上玉米粒和昨天抓获的蝗虫甩入昨天的老窝点,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鱼儿还没有动静,最后才在浮漂之处打了窝!
刚来钓场还是晴朗朗的天气,但过了两个多小时之后老天却发了怒!刮起了4——5级的北风!寒风呼啸,阴云密布!我不得不把因为来得早而穿的小袄和护膝又穿、戴在身上,这才勉强御了寒!
到了13时多,看老天还没有停止刮风的样子,而天又阴沉沉的,这段时间为减轻负担又没有捎带防晒伞和雨衣,担心下雨,干脆收摊回去吧!详细过程如下:
除了昨天夜钓没走的那位河南濮阳的老兄,这次还是我来的最早
看看,那位濮阳的老兄,独自夜战到早晨8时多才收摊回去!听他说,本来昨天约好的同伴儿,却因为有事儿没有过来
改变了以往的战术,这次甩入装备之后先不打窝,等到过一个多小时无鱼儿咬钩子再补窝
看,过来之后的这两个多小时里还是阳光明媚、风平浪静的!
因为这个钓点就是昨天钓获一条草鱼和上周钓获一条鲤鱼的地方,所以这次我是先在这儿甩入装备的,并且爆炸钩上挂上了蝗虫、颗粒饵料、药酒浸泡的和原味的嫩玉米粒
过了一个多小时后无鱼问津,我就逐一的在浮漂所立之处为每个装备打窝,当然了还是先为这个最理想的钓点打窝
打过窝之后再整理昨天走时没有收的三套地钩,看那蝗虫完好无缺,是不是说明这个大塘的鱼儿还是很稀少的
濮阳的那位老兄还没有收摊完毕,这位上周就和我挣地盘的老先生就过来我这里了,看我在这里垂钓,很不高兴,说,他每天都在这里垂钓的,我回了一句,你昨天总没有在这里!他又说他昨天有事没有来!
真是的,你常在这里垂钓,这个位置就是你的吗?!一年前你还没有学垂钓时我也是经常在这里垂钓的(有我以前在这里垂钓的帖子为证,呵呵)!懂不懂得先来后到的道理?!真是不讲钓德啊!最后我推荐他去了那位濮阳老兄的钓点!看,这会儿他正在那个钓点垂钓呢
我的南边也有钓友在垂钓的
过了两个多小时了才想起打开抄网,失误啊!幸好这段儿时间没有鱼儿上钩,否则后果可能......
风儿渐大,现在的天气怎么还像六月的天气,说翻脸就翻脸呢!
阴云密布吧
但还是有风雨无阻(不好意思,还没有下雨呢)、不辞辛劳的前来垂钓的钓友们
风儿刺骨,耐不了寒冷,我又把来到钓场之后脱下的小袄穿在身上,护膝也护在了腿上!呜呼哀哉,这会儿我可是戴着双层护膝的!但也没有感到身上有热乎的感觉
看坝头上的这辆轿车,本来两个多小时前他们还在西岸垂钓的,不知这会儿是他们有事、还是受不了老天的刺骨寒冷而收摊回去
11时左右又有一开面包车的钓友过来垂钓了
天气寒冷了,冬天就要来临啦!看,大雁也排着整齐的步伐、按照一定的队形向南飞啊
13时左右,看天气没有回转的迹象,穿着小袄也感觉有点冷,万一冻出病来就有点不值、甚至惹人耻笑的!干脆也收摊回去吧!这是最后的收获,呵呵,看出来是什么了吗
和矿泉水瓶对比一下,很粗的吧!我一下子就拽出来两根!幸好我绑钩子用的子线也是大力马,否则又要有所损失了
最后提醒各位钓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外出垂钓一定要记得多捎带衣物,健康第一啊!
是不是可以试试手竿钓鲫鱼
天冷了出钓注意保暖
有些人,很不自觉,小伙子,气人,老头儿,伤人,难缠。
谢谢楼主分享了
图精文美,渔获给力,赞一个
下次再战
一字雁阵朝南飞,楼主御风驾机归,下次遇上好天气,板鲫健鲤满护回。
期待下次精彩
有点悲秋的感觉,钓鱼难啊!
多谢分享
护膝很有必要啊
呵呵,看来不光屁股决定渔获,天气也是决定渔获的。。。。。。
,谢谢分享。
渔获无所谓,权当洗洗肺。。。。。呵呵
还不错 欣赏了
天凉要不适合抛竿了
哈哈 ,不管他,钓鱼人能到水边就开心
钓鱼真不容易,北方开始进入冬天,钓位都是先到先得,鄙视那个不讲道理的钓鱼人
谢谢分享顶一目。
冬天来了,注意保暖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