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以前看过的"秦王不悦了"的一个帖,大概是说台钓术语的灵钝,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总结写出下面的观点,正确与否请大家指正!
钓灵:抓第一口一般是顿口,漂下沉;
钓钝:抓口一般是送漂,漂上升;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只是个概率多少的问题,台钓的精髓就是抓口准,尤其是抓第一口,传统钓的钓跑铅一般是抓死口,适合钓大鱼,屏蔽过滤压缩小鱼造成的假口.比如判断自己或别人当前钓鱼的灵钝状态,可以根据漂相,如果大部分是顿口,可以估计当前钓的比较灵,如果大部分是送漂或横移,可以估计当前钓的比较钝.
钓灵的时候双钩状态一般是钩饵对漂有压力,尤其是上钩饵,子线绷直或绷紧(成弧形也是有压力的),鱼吸饵的第一口钩饵失重漂会上浮一点点,鱼抬头垂直于子线方向的水的阻力会非常大(注意不是顺着子线方向的力量,所有有这么一说,子线粗点信号更强),就会造成漂的下沉;
钓钝的时候双钩状态一般是钩饵对漂没有或有较小的压力,压力大多在水底,尤其是下钩饵,子线在水底有拖曳,俗称躺着,或者抛竿不注意造成子线折叠,鱼吸饵的第一口是没有漂相的,只有鱼嘴含着钩饵游动的时候漂才能产生动作,比如
鱼抬头或向上游就是送漂,就象鲫鱼的标准口,点两下就送漂;
鱼游开就是漂斜着下沉或者横移,一般钓友都会激动不已,这是个大货;
延伸: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如下:
1.我如果是在钓灵,顿口肯定提竿(根据竞技钓法理论,此时钩饵的上浮力=钩饵对漂的压力比较大,能吸动饵的鱼不小),当然送漂也会提竿,中我想要的鱼自然继续什么都不改变,如果发现送漂提竿不中鱼(比如水底有虾或螃蟹),你能忍受的次数根据个人情况,那么以后的送漂我都放过,顿口依然提竿,如果顿口提竿也不中鱼,基本上需要改变了,最简单的就是改变钓目;
2.我开始钓钝,只要漂有动作就提竿(根据竞技钓法理论,此时钩饵的下迟钝力=钩饵对水底的压力比较大,能吸动饵的鱼不小),中我想要的鱼自然继续什么都不改变,如果发现还是不中鱼或者空竿太多,需要钓的更钝直到钓跑铅,至于要钓到多么钝有个度,鱼吸饵牵动子线传导到漂有动作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不全是坏事,增加这个损耗就是屏蔽过滤压缩小鱼造成的假口,减少这个损耗让你想钓的对象鱼吸饵能有漂相,比如我亲身经历,小鱼实在太多,我采用无钩平水,挂双钩肯定拉漂入水,只要有钓目,肯定是钓跑铅(不考虑子线支撑作用,假如考虑,比如说粗一点子线有2目的支撑作用,钓3目的时候才是跑铅),拉开固定坠的太空豆放大顿口,钓1,2,3,4,5,6...目,双钩始终卧底,8字环和坠以次是触底或卧底,经过检验发现钓4目的时候,只要漂有动作提竿就能中1两左右的鲫鱼(当然不是竿竿中鱼,只不过中鱼率我很满意),由此说明,钓4目的鱼吸饵牵动子线传导到漂有动作的损耗正好可以屏蔽小鱼口,而1两左右的鲫鱼及更大的鱼吸饵游动的力量可以产生漂相;
3.无信号:
有可能你钓的太灵,钩饵的上浮力=钩饵对漂的压力太大,你想钓的鱼也吸不动,延长水线,修改钩饵对水底和漂的压力比例关系,即增加钩饵对水底的压力,减少钩饵对漂的压力;
有可能你钓的太钝,钩饵的下迟钝力=钩饵对水底的压力太大,你想钓的鱼也吸不动或陷入水底酱层,缩短水线,修改钩饵对水底和漂的压力比例关系,即减少钩饵对水底的压力(或把钩饵从酱层拉出),增加钩饵对漂的压力;
4.改变钓法最简单的就是改变钓目,如果只是修改钓目依然效果不大,这时候你需要修改调目.
调灵:
台钓法是减铅皮,增加调目,减少钩饵下迟钝力=对水底的压力,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让子线弯曲的更少或绷的更紧;
竞技钓法是加铅皮,减少调目,减少钩饵上浮力=对漂的压力,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减少漂对钩饵的上牵引力,让鱼能吸饵进嘴;
调钝:
台钓法是加铅皮,减少调目,增加钩饵下迟钝力=对水底的压力,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让子线弯曲的一点或更多;
竞技钓法是减铅皮,增加调目,增加钩饵上浮力=对漂的压力,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让小鱼吸不动;
台钓法和竞技钓法关于钓目的说法是一致,要不然我也会晕,呵呵!
再次重申一下:只要有信号提竿能中想要的鱼,中鱼率能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就不要胡思乱想,否则会极大影响到钓鱼的乐趣!
坐沙发学习
#在这里快速回复#谢谢分享。。。。。。。。。。
学习分享了!
学习分享了!
谢谢分享
学习分享了!
师兄说的很有道理!
才看到您也来了啊
谢谢分享,学习学习
学习了,很不错。
大鱼的帖子要学习的
学习
学习了!!!
学习 学习
呵呵,钓友无处不相逢
你高手,别笑话我就行,呵呵
学习了
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学习分享了
学习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