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野外台钓基本技巧---转

鱼水情钓2014-06-02 12:51:07

一、怎样调漂

  调漂法为上好双饵后半水调一目。若是漂尾很粗的普通漂,则只露出半目至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目。

  照上述方法调好漂后,可以从一目钓到五六目,直到两根脑线都弯曲,钩饵完全不承受漂的浮力,甚至坠子都接触水底。当然,这种过于迟钝状态是对蚯蚓做饵而言。

采用了上述的调漂法,完全不考虑调目的所谓灵敏度,只考虑钓目的灵敏度。钓目越接近预先设定的一目越灵敏;钓目越大,直至坠子触底越迟钝。实际垂钓中,因抛钩定位可能不准.钓组深一脚浅一脚的现象肯定存在。用耐咬的红蚯蚓做钓饵,这一点灵敏度是无所谓的。即使是用面饵,因钓饵黏度大,只要不是双脑线弯曲得很厉害、坠子触底,多几目少几目也是无关紧要的。

为什么要带饵调一目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尼龙钓线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O.14,半水调好的漂,在钓底时因钓线重力增加,实际调目会减少;

第二,尼龙钓线和浮漂本身都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它们吸水后重力增大,也会使实际调目减少,特别是低档的塑料漂。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在调好的漂钓了一二个小时以后,预先设定的目数很可能已经变为“垂直归零”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调漂法实际上就是“垂直归零”法的发展和完善。事实上,低档的塑料漂和粗长的钓线吸水后对浮漂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一目.上双饵半水调的一目(即预留的一目)可能还不够,钓了一二个小时后.有必要对漂坠搭配重新进行校正、微调。

二、使用合适的钧线

小钩易钓小鱼自不必说,小钩钓大鱼,却有先天的不足。钩的强度一般问题不大,关键是鱼钩小了钩条细,刺入的又浅,容易割豁鱼嘴。因此,野外钓大鱼,用的钩应大些。

一般说,冬春钓的鱼较小,丸世和丸袖7号钩便足够大了(伊势尼4号、5号与之相仿),一二千克的鱼上了钩也不在话下;夏秋钓5千克以内的大鱼,丸世和丸袖10号、伊势尼6号便已足够。钓线以中等偏细的钓线为好。在保证脑线号数是主线号数的0 5~0.8倍的前提下,冬春钓鱼.脑线应为0.4~0.8号为好,夏秋台钓,脑线在0.6~1.5号为好。用太细的线,磨损快、代价高、换线麻烦。

三、用饵应软硬兼施、黏散结合

野外台钓也要打窝和续窝。最主要的用饵法,除了荤饵和一些成形的索饵以外.是用黏度大的面饵直接挂在钩尖上,然后在每次下钩前,使用蘸粉“包”饵。速度虽说慢一点,但效果特圳好。

制作包饵:直接取约四分之一袋的商品饵,在家用凉开水和得软硬适度即成。

制作蘸粉:取约三分之一袋商品饵,加人等量的面粉,摇匀即成。有的商品饵自身就有很好黏度,对钩有良好的附着力,不需要加面粉。

制作钓饵:先在家用鸡蛋清加少许蜂蜜或白糖,加小麦面粉揉成软硬适度,到钓场后取适量和包饵混合捏匀。若过稀.可以加蘸粉来调节。也可以用少量蘸粉直接加钓场水制钓饵,但其黏度比加有蛋清面饵的略小。只要风浪不是太大、鱼不是太小,用于台钓其黏度绰绰有余。

上述饵制备好后,到钓场确定了钓点.先用大团的包饵连下几团,然后上黏度大的饵,再反复二三次湿水、蘸粉,包饵、钓饵、蘸粉三种饵味儿相同,钩上的饵内紧外松。既化散得快,又不能全部化完,诱鱼效果不错。按一人一天一支竿的用量,一袋商品饵可以用两天以上。包饵、钓饵系热水和成,春天不放在冰箱,也可以放三四天时问不坏,很节省。

四、浅水中的台钓法

春钓滩,水过浅怎样钓?适当缩短脑线,可能的话选用短点的漂,这是必然选择。还有一个问题:水浅了,漂脚紧挨坠子,提起竿来长长的漂身很容易和脑线绞缠在一起。解决方法很简单:用一小段橡皮筋,把漂肚和主线套在一起.让漂直上直下。

上述装漂法在钓碗口大的草窝及钓流水时很有用,可以消除漂扎入水中后浮不起来和提竿时水草卡漂的现象,朝流水上游方向略带紧线.可以避免流水把漂带得掩入水中。

五、对付闹钩的小鱼

  台钓多用细线小钩,对付小杂鱼有先天的优势。要让这种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效果,有以下两点须注意。

  首先,要使用黏度大、有一定硬度的面类饵,每次只装芝麻或半个绿豆大一小粒。这是钓小杂鱼的关键。实际上,使用较大的钩,在保证较大灵敏度的前提下,上很小的面饵,中鱼率也是比较高的。因为大钩,再加上小粒饵团,直径一般都小于鱼口腔张开的直径,能够被小鱼把钩尖和饵衔住。当然,大钩比不上小钩,而且大钩钓小鱼钩尖须特别锋利才行。

  其次,小杂鱼多的情况下要钓静不钓动。小杂鱼和鱼白鱼、鱼餐条一样,特别爱在水的中上层抢食,但它们的口腔又较小。所以,钩子在运动中,即使用了小钩小饵,也难以看出鱼的咬钩信号。鉴于此,特提出钓静不钓动。在需要钓饵动一动时,还是要动的。

  对付小杂鱼中上层掠食,有两种办法:

  1、大漂配大坠:让钓饵迅速下沉,减少小杂鱼掠食的机会。

  2、根据鱼情用饵:红蚯蚓一类的虫饵,对钩的附着力强,用一点蘸粉或包饵,就可以把小杂鱼留在水的中上层,饵也不容易被咬坏。但如果用的是面饵,那就千万不要用蘸粉钓,否则小杂鱼会让你忙得只顾上饵。人们常把鱼餐条鱼也叫做小杂鱼。鱼餐条鱼口裂大,吃食快,用红蚯蚓作饵,上得再小提竿成功率也不高。但小钩面饵,不论钓静还是钓动,提竿成功率都很高。

  另外,人们对虾、蟹一类的东西十分的头疼。钓又钓不上,有了螃蟹、大红虾和小草虾别的鱼又不敢来,因此就有了“钓鱼上虾,赶快搬家”的谚语。今年6月初,我发现了一种钓虾钓蟹的好办法,钩尖能刺进虾蟹嘴里,绝对不是胡打冒撞。钓获小草虾、大龙虾(大红虾)、螃蟹关键有二:一是钩,二是饵。当然也包括灵敏的钓组,准确提竿时机的把握等等。我钓虾蟹的钓法是普通的台钓法,调得很灵敏,钩子到底。钩是伽玛卡兹丸袖7号上黑和海たなで6号上黑钩。至于别的型号、大小、颜色和钩条粗细的钓效如何,目前尚不清楚,估计钩条细、钩子小、黑色,特别锋利的钩较好。用饵是钓虾的最关键环节。所谓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钓虾的关键就在这里。必须用新鲜的虾肉(小草虾、大红虾都可以)掺入适量面粉(生的小麦面)充分揉搓,便饵变得既腥又黏且硬,每次只在钩尖上一小粒,在钩上捏服贴。这样的饵虾蟹一时弄不脱。当它举钓饵爬过一段距离,送到嘴里时,点点、停停,平移一段后信号便会加大,立即提竿,正好可以钩中虾、蟹的嘴。我用这种办法钓大红虾,曾创下连续8次提竿不拉空,连扯8只大红虾的纪录。

  六、把握台钓的灵敏度

  1、钩、饵、线是灵钝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浮漂频动却老是扯空,换了同型号的新钩后效果立马改变,这是因为以前的钩子钝了,用新的鱼钩显得灵敏度更高。鱼钩仍然锋利却扯不上鱼,换用别的偏小的钩,效果又变好了。这是因为钩型号不对,大了。钓小的鱼用大团的面饵,提竿不中鱼,换小饵后中鱼率高,这样较小的饵又显得灵敏度高。粗线和细线也有类似的现象。在这里,锋利小钩、小粒钓饵和细钓线显得灵敏度高,是因为它们方便鱼的摄入,一触即挂,不会滑脱。我现在用的钩,以伽玛卡兹为例。钓手竿,丸セ、丸袖和伊豆7号用的最多,最大不超过12号。チス钩为0.8-1号,最大不超过2号。 许多人是抱着钓大鱼的幻想使用粗线大钩和较大块钓饵的,还有不少人是为了节省开支。通常情况下一副粗线大钩可用半年以上,有的周末垂钓族能用二三年。但是我要说,这样做不仅会减少钓获量,而且会大跌频频上鱼的乐趣。我常用的脑线,早春多为0.6-1.5号,夏秋为1.5号和2号;主线,早春为1.5-2号,夏秋为2-3号。脑线越细换得越频繁,就能保证钓线的性能,即使是在早春,对付一二千克的鱼也不在话下。不过有时钩子太细太小,鱼嘴太嫩,挂的不是地方,可能会割豁鱼嘴跑鱼。尽管如此,细线小钩提竿成功率较高,大鱼咬钩的概率更大,这使我一直对小钩细线情有独钟。

  2、浮漂也有灵敏度

  浮漂的灵敏度表现在四个方面:1、漂体的大小;2、漂身的线条及外观;3、浮漂的稳定性;4、漂尾的粗细。漂体的大小和灵敏度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体积大的漂灵敏度差,小漂灵敏度高。在这里,笔者仅对浮漂的稳定性和漂尾粗细对灵敏度的影响作详细叙述。

  A稳定性对灵敏度的理解

  浮漂的稳定性和灵敏性是一对矛盾。稳定性好的漂,当受到一定的外力干扰(风浪和鱼摄食)时,会失去平衡,但是能够迅速恢复到平衡位置。稳定性特差的漂,外力一干扰会使浮漂的动作幅度变大,恢复平衡的时间变长,使钓手一时难以捕捉到鱼的咬钩信号。因此,浮漂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但过于稳定也是不好的,它会使鱼咬钩的信号变弱。 一支浮漂,它的稳定性是受其重心(包括悬于水底的钩、坠、线、饵的重力,它们的作用点在漂脚)和浮心支配的。浮漂的重心就是漂的各部分及作用于漂脚的配重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浮漂的浮心,是浮漂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中心,相当于浮力的作用点,浮漂的自重越轻,配重越大,则重心越低;浮漂上部分的体积越大则浮心位置越高。这样的漂浮心在上重心在下,重浮心距离很大,稳定性很好。和上述情况相反,自重大、体积小、负重小、浮力泡位置低的浮漂,浮心和重心位置相距很近,稳定性降低,灵敏度提高。但二者位置过近也是不好的。浮漂“过敏”,稍有风吹浪动鱼触钩,浮漂就会乱动。当二者位置重合或重心高于浮心时,头重脚轻,浮漂就站不住,钓不成鱼了。 稳定性不同的漂用途不尽相同。浅水、静水多用灵敏度更高的漂;深水、风浪大对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空心塑漂自重最轻,做的漂一般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但将浮漂做小可以提高灵敏度;普通的软木材质较重,漂不能做得太小,加大体积可以提高稳定性。材质比重比较适中的巴尔杉木、通草、孔雀翎等,结合对不同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对外观的精雕细刻,浮漂可以做得比较完美、各具特点。

  B浮漂直径与灵敏度

  大家都知道,细尾的浮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漂尾细、单位长度(目)的浮力小,一枚鱼钩和钓饵对应的目数就比较多,鱼向上提动钓饵时,上浮的目数就比较多。但漂是不是越细越好呢?太细的漂,在鱼向上提动钓饵时,送漂幅度变大,但太大的送漂也没有要,我们平时看送漂,2-4目也就够了。太细的漂给看漂带来难度,漂尾强度大大降低。休闲台钓,关于漂的目数和钩的重量有一个大致的数据可供参考:一枚鱼钩在水中的重力相当于1-3目的漂尾浮力比较合适,这样,既可便于观漂,又可以得到很好的送漂信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鱼钩大小因鱼而异,漂尾粗细因钩而异。钓大鱼,用漂尾粗的漂,钓小鱼用细尾漂。

  C 钓组的灵敏度

  钓组的灵敏度,按我理解就是钓饵被鱼摄入的难易程度。钓饵近乎全部悬浮状态,鱼摄食容易,灵敏度就高,反之灵敏度低。怎样改变调目和钓目来获得钓饵在水底的不同状态,各报刊讨论较多,相信钓友能够自行解决。钓组灵敏的总特征,除了前面讲过的合理选择钩、饵、线以外,就是钩饵的悬浮程度大,水面露出的目数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挺好,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好经验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涨知识了 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经验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来了,谢谢分享好经验!

很久以前

很好,收藏了

很久以前

多谢楼主分享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收藏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