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面食饵的辨证运用----转

座拥百城主人_1232014-03-04 09:09:26

使用面食饵垂钓,在我国淡水垂钓中占有重要位置。面饵有很多的优点,可调味调色,可大可小,能软能硬等等。使用面饵也有很大技巧性,应用得不好,就不能发挥其优势。笔者认为,面饵垂钓要注意掌握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关系,辩证运用。

  一、明和暗

  明和暗是对面饵的颜色而言,如白面制饵醒目洁白,玉米面、豆面制饵金黄悦目,麸皮等混合饵色泽灰暗。吃面饵的鱼类多数是以看和嗅来觅食,因此,饵的颜色选择至关重要。常见垂钓水域,白、黄、红三色在水中反差大,易被鱼发现,但在一些江河中底部沙石颜色各异,白、黄、红饵反差可能不明显,就要选择与沙石色影反差大的面饵。还有一些鱼塘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形成鱼类对此种饲料颜色的条件反射。在此垂钓就要使用色素调制与饲料颜色一致的面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浓和淡

  浓和淡是对面饵的气味而言。底栖鱼类大多嗅觉灵敏,如鲤、鲫、蝙鱼喜欢酒曲、香精、炒豆等气味,草鱼喜欢草汁、水果昧,它们对气味在水中溶解度有个最佳适应值,超过了限度又会把鱼吓跑。饵的味太淡,扩散范围小,诱鱼效果不好:太浓,饵产生异味,鱼会警觉,不敢或不喜欢靠近、吞食。垂钓时,饵要按所钓鱼种类添加适量曲酒、果味、香精、植物香料等具有挥发

  气味的诱鱼物质。炒豆等天然味饵,则不必考虑浓、淡。水肥、水浊、水深、夜钓、鱼稀咬钩间隔时间长,应适当加浓钓饵的气味。经常有人垂钓的池塘,由于鱼被钓得很惊,有时使用“淡饵”或天然气味的饵效果更好,这可能是鱼减少了恐惧感的原因。

  三、香和馊

  我们人类有人喜食甜,有人爱食酸,有人好吃肉,有人愿喝酒。凡是自己喜欢的食物都会说“香”。鱼也是这样,鲤、鲫认为甜、腥的食物“香”,草鱼认为带微酸、果味的食物“香”。在不同水域、水质、气候条件下,它们又有不同口味。有些人工喂养的池塘,鱼形成自己独有的嗜好。因此,垂钓中,钓饵的制作要根据所钓鱼种、不同季节、不同环境因时、因地、因鱼而定,投鱼所好。

  四、粘和散

  粘,即面饵的聚合度,聚合度小到一定程度,就是“散”了。钩饵粘合度大,不易溶化,上钩时粘手,但耐冲泡、小鱼啄食:粘合度小,饵松散,易溶化,长时间一处垂钓可形成“鱼窝子”,小鱼啄食后,易造成空钩。垂钓时,鱼头厚、咬钩勤,适合用散饵,这样会不断聚鱼:鱼头稀,咬钩间隔时间长、小杂鱼多,用粘饵。水深、流动用粘饵:水浅、静用散饵。粘和散也可在垂钓中调整,可先散后粘,形成鱼窝后,再用粘饵钓大鱼:也可将粘、散结合起来,里粘外散或双钩一粘一散,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五、大和小

  鱼的大小与嘴的大小成正比,大鱼嘴大,小鱼嘴小,这是常识。自然大鱼能吃进大饵,更能吃进小饵:而小鱼只能是吃进小饵、啄食大饵了。饵的大小要根据钓场的实际情况在垂钓中调整。小鱼多,大鱼稀的水域,如选择钓小鱼为主,就应该用比小鱼嘴略小的饵,这样不误小鱼,运气好偶尔也能钓到大鱼。大鱼多,就要以钓大鱼为主,用小鱼吃不进的大饵。饵大目标大,易被大鱼发现。当小鱼频繁咬钩时,可先用小饵垂钓,并逐渐增大钓饵,尽量钓大一些的鱼。当小鱼突然都不咬钩了,这很可能是大鱼进窝的信号,要立即将饵换大些钓大鱼。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转帖辛苦,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好帖子,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一起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感谢经验分享了。

很久以前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跟帖学习下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认真学习饵料知识!

很久以前

谢谢朋友观帖

匿名用户

认真学习饵料知识!

很久以前

谢谢朋友观帖子

匿名用户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楼主辛苦了

很久以前

谢谢朋友观帖

匿名用户

楼主辛苦了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好经验感谢分享

很久以前

很好的饵料经验,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