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正式拜师学艺整二年了,这几天在出差谈生意,今天到巫山,看了下小三峡的江水,一时间心情大爽
这段江水再流就出渝入湖北了,对于我来说,此刻心情也就是“偷得半日闲,漫步小三峡,江风微拂面,神女无恙否?”看了这几天钓友们问的很多问题,也有兴致归纳来谈谈我个人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总结,得出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说下我这二年最大的精力放在垂钓基本功的学习上,熟悉鱼的习性,食性,读懂肥瘦水水体生态随天气变化对目标鱼的影响。因为我这二年钓过很多款窝、饵料。鲫、鲤、草,钓久了基本上得出一个结论,只要窝饵味不怪不冲,基本上哪款饵都能上鱼。测试饵料垂钓过程我基本上不来发贴,写得多的是对某些水域天气鱼情选位的总结。所以,我劝告钓友们,不要过度关注窝、饵,野生鱼没那么挑剔,但如果你读不懂天气,不了解目标鱼和非目标鱼(统称杂鱼)的习性,选不对位置,不能熟练的去应变、去调整,结果肯定是非常不理想。
如果往深了学,基本上涉及很多学科,以前的贴子也写过这方面理念,什么水体生态学、鱼类学、淡水养殖学、鱼饲料加工学、营养学、鱼病医学、调香学等等。那是学者们和饵料研究开发的目标,做为一个普通的钓鱼人,我建议,大家做好“五多”就可以,多看、多问、多钓、多变、多总结。下面逐一细说:
多看:指的是多去水边看,到了水边多看,看什么?一看水色随季节变化,二看水体能看得到的水面活动杂鱼活跃度跟天气的关系,比如微风下鱼活跃多跳,气温与水温不同差值时不同鱼的非常规反应,闷季时鱼浮头的时间段,开囗时间段,大鱼回游觅食放花线路,三看水边其它钓友鱼口情况、鱼口漂相、鱼口力度,不同时段鱼获情况,四看枯水期水底结构(这点非常重要,有时起决定性作用),有条件的枯水期拍照留图。
多问:就是到一个不熟悉的水面作钓前,多问问当地附近或经常作钓的老钓友相关信息。杂鱼密度,干扰度,目前鱼个体、密度,不同季节起鱼的是滩位、坎位、钓深(其中钓深尤其重要,鱼开口的钓深是当时水体含氧量、水底温度等的综合直接反应。)、不同季节饵料味型形态(酸、甜、淸香、酒香、浓香、腥香、酵香、本味,适口度粉饵、虫饵、颗粒饵等等),水体结构构造(哪里有坎,哪里是沟,哪块是田块,大面积缓滩,下雨时哪里是活水口......)
多钓:这个不用多说,但我想说的是最好是在同一个水域多钓,钓不同的位置,钓不同的天气,钓不同的季节,钓不同的深度,钓不同的饵料味型......
多变:鱼情突变或者不理想,根据我的经验,最好要变化了,否则苦守未必见真效。恰恰小小变化有时会有大收获。当然变要有正确的分析为依据,这个经验和应变能力是可以通过积累或者借鉴其它钓友经验能得到有效提升的。可以变位置、变钓深、变味型、变饵的大小软硬、还可以变钓法、变细节,这些钓鱼人平台有很多类似专业贴,个人要注意搜集、学习、整理、归纳,最后通过实践再理解,久了你会有一整套应变技巧。
多总结:人类能够不断进步,关键就是总结,总结多了,创新自然来,量变肯定会引起质变。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一句话,学会去解读一片水域鱼情,破解了,你就钓明白了,你就是那个水域的“钓覇”。哈哈,最后诚心祝各位钓友都钓得开心、钓得健康,合家欢乐,事事顺心。也拜托大家莫来一根筋地问我配方,懂鱼识水,看天选位,这个基本功扎实,想空军都难。
今天有兴趣坐下沙发
我坐板凳
其实我最想写的是《近岸15米》系列篇,只是现在没精力,以后有时间和精力再考虑。
老板凳
好帖子,收藏了!
不错
来晚了
漂亮
学习了
写得不丑
说得很好,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找哪种饵料配方好。
学习了,真棒
静候大师发文
分享点赞!借鉴学习!支持大师继续分享!
学习了
不错
学习
大师才接触钓鱼两年?罗辑思维真清晰
以前也钓,但始终都是新手
学习了,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