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时,对钓饵荤、素的调换;虫类饵装钩的整穿或采取半挂;面食饵调制的软硬及颗粒大小,都应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地适应调整,调整的时段和方法,可按以下节气来考虑确定: 春季的惊蛰,春分前和冬季的立冬,小雪后,因鱼少吃、少动,难得轻易开口,摄食特别温柔。尤其是鲫鱼,平时本来就很斯文,这时就更加显得“小心翼翼”。所以,用荤饵中的蚯蚓垂钓时,一定要坚持细小,以火柴棍大最佳,能穿得上钩即可。要是面食性素饵,黏性要强,但宜软硬,且上钩捏的颗粒状要小,有绿豆般大就行。 暮春的春分,谷雨后和晚秋的寒露,霜前,这期间,各种淡水鱼都异常活跃,四处游弋觅食(除了盛夏中午时分),摄食直接“抢口”,嘴馋容易咬钩。 但在钓饵的选择使用上,仍需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对荤素皆食的杂食性鱼类,要掌握它“温”偏荤, “热”偏素的生活习惯。 二是任何时候,钓任何鱼种,对如天蚕这类无脊椎软体虫饵整体活用时,其穿钩方法,不能让整个躯体堵塞钩门而影响钩尖穿鱼嘴;荤素饵的调制和分捏上钩,也不能因饵质硬和颗粒太大造成同样的堵钩障碍。 三是在夏季的“三伏”炎热天,除应注意虫类饵的保活,以免影响咬钩效果,更要防止面食性素饵因太阳暴晒和地温增高后稀释变质。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