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愿者上钩才能“找到工作”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传说他垂钓播溪,直钩无饵,离水三尺,愿者上钩。但是这些贫穷心酸的背景故事,你可能不知道。
姜子牙的家族曾经很富有,先祖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很不幸的是,姜子牙出世时,家境败落,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吃上饭,当过宰牛卖肉的屠夫,开过酒馆买酒。
无论是做多累的活,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当时姜太公连饭都吃不上了,钓鱼,或者说是“钓文王”完全是为了找工作,哪有心思跟这培养业余爱好。
说到这里,百弟之前一直好奇姜太公钓鱼是不是个传说,毕竟成天坐在水边就能偶遇周文王,这种事太扯了……可实际上,确有其事。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姜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周西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滨。这里的奸,读音干,是地名,即兹泉。
《括地志》:兹泉水源出岐州岐山西南凡谷。
《吕氏春秋》: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
唐代张守节在《史记》的注释中注一行小字说:磻磎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诸,即太公钓处。
果然是真的,用这种方式求职,姜太公太狠了。
不过与姜太公钓鱼走向事业巅峰相反,有人想主动通过钓鱼变穷?没错,这个人就是严光。
严子陵:不干了,我要回家钓鱼
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少年时是刘秀的同学。刘秀复兴汉室称帝以后,召严光到京师任议谏大夫。严光不愿意做官,不想过上那种“俗”的生活,所以隐居富春山,以耕田、钓鱼自食其力,穷点没什么,开心更重要。
关于严子陵钓鱼,古代典籍中也有记载。
《东观灌记》:光武帝与子陵友旧,及登位望之,陵隐于孤亭山垂钓为业。访得之,子陵不受封。
严子陵收拾东西回家钓鱼的“志气”,得到了许多后人的点赞转发。
范晔: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疏,逸情云上。道就虚全,事违尘枉。
罗隐:岩岩而高者,严子之钓台也。寥寥不归者,光武之故人也。故人之道,何如睨苍。苔以言之,尊莫尊于天子,贱莫贱于布衣。
王安石:汉庭来见一羊裘,闵默还归旧钓舟。迹似蟠溪应有待,世无西伯岂能留。崎岖冯衍才终废,寂寞桓谭道被尤。回视苍生终不遇,脱身江海更何求。
知名钓友李白曾在《独酌清溪江》说过: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干石,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望坐此台,长垂严陵钓。寄语山中人,可与你同调。
果然李白也是花花世界的一股清流,不过喝着酒钓鱼真的好么,按李白这个酒量和酒品,百弟估计……钓鱼钓一半直接改花样游泳了。
如果有能力的话钓钓鱼挺好的
亲近自然的同时
又可以安静下来放空自我
特别适合日常工作繁忙的伙伴
当然
没有必要为了追求雅致与内涵而钓鱼
不仅耽误工作还挺破费
毕竟
富人有富人钓法
穷人有穷人钓法
智者乐水,会然一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