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刚刚接触钓鱼坑边的,不说那令人一头雾水的找底、调四钓二的神技,就是个小小浮漂,什么巴尔杉木啊、芦苇啊、孔雀羽啊,还有高科技的纳米呀,也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个头。渔具的飞速发展,是钓鱼人的智慧与社会、科技进步碰撞的结果,虽不像电脑、手机那样更新换代之频繁,但相比俺内心深处那些永不退色的孩提、少年记忆,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来,看看下边这些个东东,有的钓友会觉得很熟悉,很亲切,但现代钓鱼人可能会大吃一惊的!
能认识以上这些个东东,并能把它们串连起来,制成利器,可以把鱼弄上岸来的钓友,应该是和俺差不多,出生于60年代的同龄人。
秫秸秆,主要用于制作笤帚、盖帘、炊吹,所以也不是很容易搞得到的,咋办,拆,当然是拆用坏了的;
绣花针,是要和大人申请要的,然后用蜡烛烧红,小尖嘴钳子弯出钩来,再沾凉水退火;
保险丝,就更金贵了,要去到有刀闸的电闸箱边捡;
竿子,也是从用坏的大扫帚上拆。
制作的快乐、鱼儿拎出水面的霎那间期待、收获的快乐,小小年纪的,还需要什么呢!
现在管这种形式有个洋名,DIY,看,一副钓组就是下边酱紫:
主线就是结实一点的棉线,主线是通过线割开的缝隙夹住,然后左右再用同样的线绑牢加固,上下移动秫秸秆可以调深浅,秫秸秆是平卧在水面上的,鱼饵就是蚯蚓,三五个小伴凑一块就河边开钓了,也许那时候资源好,想钓就钓,钓浮钓底都会上鱼,记得75年学校组织学习毛主席畅游长江,人山人海畅游潮白河时,河水是直接可以喝的,俺那时才小学四年级。
之后呢,慢慢就能够找到鹅毛,攒够了,秫秸秆制的浮子升级到了传统钓的星漂。那是俺钓鱼生涯中绝对的钓具换代升级,浮漂信号丰富多了,不再是秫秸秆浮子单一的一圈一圈水波纹,多了顿口、黑漂、顶漂。
鹅毛漂星漂钓组,俺记得一直使用到83年,那时已经有了立漂,立漂是通过气门丝固定在主线上的,但还是对鹅毛星漂钓组情有独钟,这个,现在还可以继续有!!!钓草窝那是一绝,那年间,水、草、鱼相依为命。不像现在的城区河道,不喜欢水草的存在,必须要割之?
也恰逢此时,80年代初期起,开放搞活,随着经济的发展,毋庸讳言,环境遭到了破坏,儿时乐园,先是运河,继而潮白河,渐渐失去了生机,干枯、排污、动植物灭绝接踵而至,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相当不情愿去到北京平原地带的河流,哪不就算护城河,那些年简直就是能躲就躲。手中的钓鱼神器不再有用武之地。
失去-----都曾体验过的痛苦!
转机-----都不曾湮灭的希望!
近些年来,国人痛定思痛,对环境的认识提高了,有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河流在逐步恢复生态,咱们钓鱼人可以玩耍的河流逐步在增多,那是不是呢,虽然咱们钓鱼人改变不了什么,但咱钓鱼人真的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至少不做有污河流之事!同时倡议渔之所有用品,加印环保标志。没有可持续的资源,何来可持续的渔具业发展,何来钓之乐趣,何来传统钓的衣钵!
附:4月21日、22日,通州北运河潞阳桥钓点夜钓,克服小流水,鱼口弱,采用小跑铅双铅钓法,解决看不见口、不上鱼问题。
22日水流较21日有所加大,但周围钓友仍不见口,继续小跑铅双铅钓,但又加了三次铅。才使钓组在水中稳定。实现见有效口并上鱼。
祝各位钓友大鲫大鲤!!!
向前辈致敬
真正老司机
向老钓鱼人致敬。我80后 小时候供销社2毛钱买一根长竹竿,弯的还要回去用火烤然后掰直了,5毛钱买个小勾,鱼线好像是2分钱一米,现在估计那会买的最少是2号以上的,而且就这一种爱要不要。鱼漂用废的笔管做的。出去钓鱼就绑在自行车后架上,哪懂什么钓浮钓底。扎个蚯蚓 面包皮什么的 扔下去就有鱼。现在每次出钓东西越来越多 鱼越来越少了。
同龄人,相同的记忆
前辈
应该首页啊!
前面的几张图好有感觉啊
儿时的回忆啊
不回评论呢,?就点个赞吧
慢慢的回忆天天蹲在河边钓爬地虎
谢谢!
洪山菜苔我很爱!
谢谢
就一个字,谢谢!
勾起您的回忆了
不应该是用牙膏皮做铅坠吗。
都是以前自己亲手做过的东西,记得拆扫帚还被打了!
小时候守着黄河不能去钓鱼,老人管的严,现在长大了,能钓的地方是越来越少,鱼越来越小
给前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