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河边去走了走,发现家附近的河边都人为的修成了公园,是挺漂亮的。。。。。。同时也了些问题。往年同期在河里能看到鱼、虾以及本地植物都看不到了。仔细转了一圈,发现雨后地势较低的草丛里到处是刚刚搁浅死了的鲫鱼,还有些小鱼不顾一切的往岸上浅水里跳。。。。。。想来是因为河边全部变成石头和混凝土了,鲫鱼没地方产卵,雨后涨水鲫鱼不顾一切的上来产卵,而官方为了防汛迅速放水造成了鱼儿搁浅死亡。感叹动物为了繁衍不顾死亡的伟大,也感叹我们某些建筑园林设计与后期河道管理的愚蠢!为什么环境变漂亮了生物的多样性却减少了?我认为究其原因是现在的设计者过度强调园林景观的造型和河流的防汛功能以及绿化的易操作程度,放弃了生物生存习性问题。水利设计应该在满足防汛抗旱功能的同时也考虑生物生存的习性,比如应该设置部分浅谈区域用于鱼类产卵,也易于浅水生物生存;靠近水边绿化优先采用当地绿植来进行绿化且部分区域绿化要能紧靠水边,以便于一些鱼类能依靠绿植进食和庇护;河道管理部门也要在特定季节保持水面高度达到一定时间,不要盲目的调解水的高度。。。。。。
下雨涨水了 鱼岸边找吃的 回不去了
很有科学道理
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