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钓鱼,没想过要什么包,扛起鱼竿,拎起方便袋就走。也不要竿架,两手端着竿子,或站或蹲; 累了,就坐石头或草上。
时间长了,感觉坐得不舒服,好吧,带一块海绵垫。还行,屁股是舒服,就是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麻木。
看到别人坐在钓椅上,拉饵,甩竿,架竿,掏烟,点上,吐烟圈,几潇洒! 于是,我买了拉饵盘,竿架,都是带地插的,和我一样,戳在地上,稳妥!
东西多了,就得有个包,几十块在某宝买了个1.25米的双层竿包:竿子,垫子,架竿,拉饵盘,饵料,漂盒,饮料,都放得下。
那时下雨就不去钓鱼,后来发现下雨还好钓一些。于是买了一把大伞,每次钓鱼就像打仗,一肩背竿包,一肩背伞包,一手提鱼护,去时空护好说,回时就怕爆护,不好拿。又换成三层竿包,除鱼护外,其它都塞包里。
一坐一天,时间长了,腿难受,最后决定还是买个钓椅,某阁的15D钓椅,小,轻便。随带的钓椅包比较小,而且只能挎着。走一步碰下腿,还不能走大步,过个沟坎极不方便。
后来没忍住,花133块钱买了个无牌大背包,所有东西都能背着了。但发现背带容易脱肩,就找根鞋带,背上包后绑在两条肩带上。没管多长时间,拉链坏了,包体开裂了。趁某之源做活动,169买了个经济适用款,肩带比较宽,背后加垫,背着非常舒服; 容量又大,70厘米的高度: 钓椅,渔护,竿架,水壶,抄网,漂盒,饵料等等全放得下。偶尔想打海竿,直接把海竿插在外挂上。
竿包用不上,直接把竿子插在侧兜里。伞包多数是挂脖子上,有时遇不好走的路掏伞柄方便。这个包用了一年多,风吹日晒,不用时就放在后备箱里,已经开始脱壳了。
觉得这个包特适合自己用,准备再买一个。到某宝一看,没这款包了。只有相似的加强款: 不同之处就是装漂盒的外包,前者是52厘米,后者是45厘米。
矛盾,已经用惯了52厘米的漂盒(容量大),45厘米的确实用不习惯(容量太小了,装不了多少东西)。倒是有另一个伸缩款,可以装52厘米以上的漂盒,就是少一个外包,钥匙,手套,吃的没地方放。主包倒是可以伸缩,但再大也没用,反而觉得不方便。
最后决定,还是买加强款,自己动手改成经济款。
前前后后用了几款包,从外型到质量,都在逐步升级,本人的钓技也有所进步。
这种包好处装的东西多可以腾出双手。。。缺点体积大,有时只需拿一点装备时就没普通包小巧了
雨具包见证了大师的成长历程